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7-28页 |
1.2.1 国内外研究阶段划分及其特点 | 第18-19页 |
1.2.2 土壤微量元素的来源和含量 | 第19-20页 |
1.2.3 土壤微量元素的形态 | 第20-22页 |
1.2.4 土壤微量元素的形态分级提取 | 第22页 |
1.2.5 土壤微量元素形态分布特征 | 第22-23页 |
1.2.6 土壤微量元素的可给性 | 第23-24页 |
1.2.7 人为因素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 第24-26页 |
1.2.8 土壤微量元素研究发展趋势 | 第26-28页 |
第2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8-33页 |
2.1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8页 |
2.2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2.3 实验方案 | 第30-32页 |
2.3.1 试验区概况 | 第30页 |
2.3.2 长期轮作与施肥试验 | 第30页 |
2.3.3 微量元素肥料长期定位试验 | 第30页 |
2.3.4 样品采集及分析 | 第30-32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第3章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性质变化 | 第33-54页 |
3.1 长期施肥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33-37页 |
3.2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 长期施肥对土壤碳酸钙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 第43-47页 |
3.5 长期施肥对土壤胡敏酸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3.6 长期施肥对土壤富里酸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3.7 长期施肥对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3.8 长期施肥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49-50页 |
3.9 结论与讨论 | 第50-54页 |
第4章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铜、锰、锌、铁化学特性变化 | 第54-94页 |
4.1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DTPA-Cu、Mn、Zn、Fe含量变化 | 第54-65页 |
4.1.1 土壤DTPA-Cu含量变化 | 第54-57页 |
4.1.2 土壤DTPA-Mn含量变化 | 第57-60页 |
4.1.3 土壤DTPA-Zn含量变化 | 第60-62页 |
4.1.4 土壤DTPA-Fe含量变化 | 第62-65页 |
4.2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铜、锰、锌、铁形态变化 | 第65-88页 |
4.2.1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铜形态变化 | 第66-71页 |
4.2.2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锰形态变化 | 第71-77页 |
4.2.3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锌形态变化 | 第77-82页 |
4.2.4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铁形态变化 | 第82-88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88-94页 |
第5章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铜、锰、锌、铁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94-112页 |
5.1 土壤性质对铜、锰、锌、铁有效性的影响 | 第94-102页 |
5.1.1 土壤性质对铜有效性的影响 | 第94-97页 |
5.1.2 土壤性质对锰有效性的影响 | 第97-99页 |
5.1.3 土壤性质对锌有效性的影响 | 第99-101页 |
5.1.4 土壤性质对铁有效性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2 土壤性质与铜、锰、锌、铁形态间相关分析 | 第102-104页 |
5.2.1 土壤性质与铜形态间相关分析 | 第102-103页 |
5.2.2 土壤性质与锰形态间相关分析 | 第103页 |
5.2.3 土壤性质与锌形态间相关分析 | 第103-104页 |
5.2.4 土壤性质与铁形态间相关分析 | 第104页 |
5.3 土壤铜、锰、锌、铁形态有效性分析 | 第104-109页 |
5.3.1 土壤铜形态有效性分析 | 第104-107页 |
5.3.2 土壤锰形态有效性分析 | 第107页 |
5.3.3 土壤锌形态有效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5.3.4 土壤铁形态有效性分析 | 第108-109页 |
5.4 结论和讨论 | 第109-112页 |
第6章 长期施用微肥下土壤铜、锰、锌、铁化学特性变化 | 第112-134页 |
6.1 长期施用微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6.2 长期铜肥施用下铜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 | 第114-119页 |
6.2.1 长期铜肥施用下土壤全铜含量变化 | 第114-115页 |
6.2.2 长期铜肥施用下土壤有效铜含量变化 | 第115页 |
6.2.3 长期铜肥施用下土壤各形态铜含量变化 | 第115-116页 |
6.2.4 长期铜肥施用下土壤铜有效性分析 | 第116-119页 |
6.3 长期锰肥施用下锰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 | 第119-124页 |
6.3.1 长期锰肥施用下土壤全锰含量变化 | 第119-120页 |
6.3.2 长期锰肥施用下土壤有效锰含量变化 | 第120页 |
6.3.3 长期锰肥施用下土壤各形态锰含量变化 | 第120-122页 |
6.3.4 长期锰肥施用下土壤锰有效性分析 | 第122-124页 |
6.4 长期锌肥施用下锌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 | 第124-128页 |
6.4.1 长期锌肥施用下土壤全锌含量变化 | 第124页 |
6.4.2 长期锌肥施用下土壤有效锌含量变化 | 第124-125页 |
6.4.3 长期锌肥施用下土壤各形态锌含量变化 | 第125-126页 |
6.4.4 长期锌肥施用下土壤锌有效性分析 | 第126-128页 |
6.5 土壤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28-131页 |
6.5.1 土壤中锌、锰与铜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28-129页 |
6.5.2 土壤中锌、铜与锰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29页 |
6.5.3 土壤中铜、锰与锌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29-130页 |
6.5.4 土壤中铜、锰、锌与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30-131页 |
6.6 结论和讨论 | 第131-134页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34-137页 |
7.2 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1页 |
作者简介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