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1.1.1 旋转尾管固井工艺 | 第10-11页 | 
| 1.1.2 旋转尾管悬挂器轴承工况及失效分析 | 第11-13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1.3 滚子修形理论研究国内外进展 | 第13-18页 | 
| 1.3.1 滚子外廓母线修形 | 第14-16页 | 
| 1.3.2 滚子内部形状修形 | 第16-18页 | 
| 1.4 滚子修形理论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 第2章 直母线滚子分析模型简化和有限元求解 | 第21-36页 | 
| 2.1 直母线滚子轴承分析模型简化 | 第21-23页 | 
| 2.1.1 轴承基本结构 | 第21-22页 | 
| 2.1.2 轴承模型简化 | 第22-23页 | 
| 2.2 基于赫兹线接触理论的直母线滚子模型接触分析 | 第23-28页 | 
| 2.2.1 经典赫兹线接触理论 | 第23-25页 | 
| 2.2.2 直母线滚子分析模型的各参数确定 | 第25-28页 | 
| 2.2.3 赫兹理论近似解 | 第28页 | 
| 2.3 直母线滚子分析模型的有限元求解 | 第28-35页 | 
| 2.3.1 有限元接触分析理论和ANSYS-Workbench求解 | 第28-29页 | 
| 2.3.2 利用AWB软件对直母线滚子分析模型进行接触分析 | 第29-34页 | 
| 2.3.3 有限元结果和赫兹理论解对比 | 第34-3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旋转尾管悬挂器轴承滚子母线修形 | 第36-52页 | 
| 3.1 改进经典滚子母线修形理论 | 第36-42页 | 
| 3.1.1 圆锥滚子应用经典母线修形理论的转换方案 | 第36-37页 | 
| 3.1.2 截交、切交、全凸母线修形方案最佳凸度的确定 | 第37-40页 | 
| 3.1.3 Lundberg对数曲线修形方案的缺陷改进 | 第40-42页 | 
| 3.2 基于改进滚子母线修形理论滚子建模 | 第42-45页 | 
| 3.2.1 应用Solidworks对修形滚子建模优点 | 第42-43页 | 
| 3.2.2 四种滚子修形母线几何参数计算 | 第43-44页 | 
| 3.2.3 四种修形母线滚子模型建立结果 | 第44-45页 | 
| 3.3 基于有限元法确定最佳母线修形方案 | 第45-51页 | 
| 3.3.1 四种修形方案修形结果 | 第45-48页 | 
| 3.3.2 四种修形方案修形结果数据分析和对比评价 | 第48-50页 | 
| 3.3.3 母线修形最佳方案讨论 | 第50-5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悬挂器轴承滚子深穴修形参数优化 | 第52-62页 | 
| 4.1 概述 | 第52-53页 | 
| 4.2 滚子深穴修形参数分析 | 第53-56页 | 
| 4.2.1 深穴修形参数的样本确定 | 第53-54页 | 
| 4.2.2 剔除样本中的明显劣势样本点 | 第54-55页 | 
| 4.2.3 确定深穴修形参数优化三要素 | 第55-56页 | 
| 4.3 具体优化计算过程 | 第56-60页 | 
| 4.3.1 参数化建立深穴修形模型 | 第56-57页 | 
| 4.3.2 样本参数输入并求解 | 第57-59页 | 
| 4.3.3 基于样本点的全局修形效果预测 | 第59-60页 | 
| 4.4 最佳深穴修形与对数母线修形效果的比较 | 第60-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基于Solidworks API函数和宏功能的滚子自动修形建模 | 第62-72页 | 
| 5.1 滚子建模相关的Solidworks API函数和宏功能 | 第62-65页 | 
| 5.1.1 滚子自动建模问题的引出 | 第62页 | 
| 5.1.2 滚子修形建模相关Solidworks API函数 | 第62-63页 | 
| 5.1.3 在滚子建模中使用Solidworks宏功能的步骤 | 第63-64页 | 
| 5.1.4 Solidworks VBA编程环境 | 第64-65页 | 
| 5.2 滚子自动修形建模程序实现 | 第65-71页 | 
| 5.2.1 对修形公式和工况参数分析 | 第65-66页 | 
| 5.2.2 滚子建模程序编制 | 第66-69页 | 
| 5.2.3 滚子修形建模界面编制 | 第69-70页 | 
| 5.2.4 程序运行效果 | 第70-7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6.1 总结 | 第72-73页 |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附录 | 第78-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