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电力工业论文

600MW燃煤锅炉尾部SCR脱硝系统改造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国内环保要求第11-13页
        1.2.2 国外降低氮氧化物技术的发展第13页
        1.2.3 国内降低氮氧化物技术的发展第13-17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降低NO_x排放的方法及原理第19-33页
    2.1 氮氧化物产生的原理第19-23页
        2.1.1 热力型NOx的生成原理第20-21页
        2.1.2 快速型NOx的产成机理第21页
        2.1.3 燃料型NOx的产成机理第21-23页
    2.2 主要脱硝技术介绍第23-31页
        2.2.1 低NOx燃烧技术第23-27页
        2.2.2 尾部脱硝第27-31页
    2.3 几种脱硝技术的综合比较分析第31-33页
第3章 600MW燃煤锅炉脱硝改造方案第33-46页
    3.1 电厂主要设备情况第33-35页
        3.1.1 锅炉第33-34页
        3.1.2 电除尘器第34-35页
        3.1.3 引风机第35页
        3.1.4 烟囱第35页
    3.2 基本设计条件第35-37页
        3.2.1 燃煤和燃油第35-36页
        3.2.2 脱硝系统入口烟气参数第36-37页
        3.2.4 吸收剂分析资料第37页
    3.3 SCR改造方案第37-40页
        3.3.1 设计原则第37-38页
        3.3.2 脱硝工艺系统的布置第38-40页
        3.3.3 脱硝还原剂的选择第40页
        3.3.4 脱硝催化剂的选择第40页
    3.4 SCR脱硝改造引起的引风机核算和改造第40-42页
        3.4.1 引风机核算第40页
        3.4.2 联合风机选型第40-41页
        3.4.3 联合风机性能第41-42页
    3.5 SCR脱硝改造引起的空预器改造第42-43页
        3.5.1 SCR脱硝改造对空预器的影响第42页
        3.5.2 空预器相应改造内容第42-43页
    3.6 催化剂吹灰方式选择方案第43-45页
        3.6.1 声波吹灰器第43页
        3.6.2 蒸汽吹灰器第43-44页
        3.6.3 吹灰方式的选择第44-45页
    3.7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SCR流场模型试验第46-59页
    4.1 物理模型试验第46-47页
        4.1.1 模型试验内容第46页
        4.1.2 模型试验要求第46-47页
    4.2 模型试验方法第47-55页
        4.2.1 模型试验第47-51页
        4.2.2 涡流混合技术第51页
        4.2.3 模型试验测试分析方法第51-54页
        4.2.4 模模型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第54-55页
    4.3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第55-58页
        4.3.1 流场分布试验结果第55-57页
        4.3.2 氨NH_3/NOx混合分布试验结果第57-58页
    4.4 模型试验结论第58-59页
第5章 改造效果与存在问题第59-75页
    5.1 性能考核试验方法第59-60页
        5.1.1 试验内容第59页
        5.1.2 试验测点第59-60页
    5.2 测量方法第60-63页
        5.2.1 烟气流量第60页
        5.2.2 NO与O_2浓度分布第60-61页
        5.2.3 NH_3逃逸浓度第61页
        5.2.4 烟气SO_2与SO_3第61-62页
        5.2.5 系统压力损失第62页
        5.2.6 烟气温度第62-63页
        5.2.7 原煤取样第63页
        5.2.8 飞灰与炉底大渣取样第63页
        5.2.9 环境条件第63页
        5.2.10 DCS运行参数第63页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3-69页
        5.3.1 表计标定第63-66页
        5.3.2 烟气流量第66-67页
        5.3.3 脱硝效率与氨逃逸第67-68页
        5.3.4 SO_2/SO_3转化率第68页
        5.3.5 系统压力损失第68页
        5.3.6 氨耗量第68-69页
    5.4 性能试验结果第69-70页
    5.5 脱硝改造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第70-75页
        5.5.1 低负荷下排烟温度不够导致脱硝系统无法投用第70-71页
        5.5.2 空预器低温端换热面发生堵塞第71-75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76页
    6.2 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以“秦火火”案为例
下一篇: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