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1.1.1 山东省地震信息简介 | 第10页 |
1.1.2 村镇建筑的地震 | 第10-11页 |
1.1.3 加强村镇建筑抗震措施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村镇房屋抗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村镇房屋抗震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村镇房屋抗震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2 山东省村镇房屋现状调查 | 第14-44页 |
2.1 调研区域 | 第15-16页 |
2.2 各结构类型房屋比例 | 第16-22页 |
2.3 砖混结构房屋概述 | 第22-31页 |
2.3.1 砖混结构主要建筑及结构形式 | 第23-24页 |
2.3.2 砖混结构房屋中的“厦檐” | 第24-26页 |
2.3.3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施工质量与建筑材料强度 | 第26-27页 |
2.3.4 砖混结构房屋的墙体裂缝分析与处理 | 第27-28页 |
2.3.5 砖混结构房屋屋盖 | 第28-30页 |
2.3.6 砖混结构房屋的过梁 | 第30-31页 |
2.4 砖木结构房屋概述 | 第31-38页 |
2.4.1 砖木结构主要建筑及结构形式 | 第31-33页 |
2.4.2 砖木结构屋顶系统震害分析 | 第33-35页 |
2.4.4 砖木结构墙体震害分析 | 第35-38页 |
2.5 生土结构房屋概述 | 第38-40页 |
2.6 石木结构房屋概述 | 第40-4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山东省村镇房屋抗震能力计算分析 | 第44-77页 |
3.1 房屋抗震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第44-50页 |
3.1.1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 第44-46页 |
3.1.2 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 | 第46-48页 |
3.1.3 材料强度的确定 | 第48-49页 |
3.1.4 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方法 | 第49-50页 |
3.1.5 抗力与效应之比 | 第50页 |
3.2 房屋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分析 | 第50-75页 |
3.2.1 典型单层砖木结构房屋抗震计算分析 | 第51-55页 |
3.2.2 各区域单层砖木结构抗震防御能力计算总结 | 第55-58页 |
3.2.3 典型双层砖砌体结构抗震计算分析 | 第58-66页 |
3.2.4 各区域双层砖砌体结构抗震防御能力计算总结 | 第66-69页 |
3.2.5 典型单层生土结构抗震计算分析 | 第69-73页 |
3.2.6 各区域单层生土结构抗震防御能力计算总结 | 第73-7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4 提高村镇房屋抗震能力的措施 | 第77-92页 |
4.1 技术措施 | 第77-88页 |
4.1.1 砖混结构房屋技术改善措施 | 第78-80页 |
4.1.2 砖木结构房屋技术改善措施 | 第80-84页 |
4.1.3 生土结构房屋技术改善措施 | 第84-87页 |
4.1.4 石木结构房屋技术改善措施 | 第87-88页 |
4.2 管理措施 | 第88-91页 |
4.2.1 山东省村镇建设与管理现状 | 第88-90页 |
4.2.2 提高我省村镇建筑抗震能力的建议 | 第90-9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