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

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5页
    1.1 光子晶体及人工超材料简介第9-10页
    1.2 变换光学的提出及研究进展第10-17页
        1.2.1 变换光学的提出第10-11页
        1.2.2 隐身斗篷第11-13页
        1.2.3 基于变换光学的其它电磁波元部件与器件第13-15页
        1.2.4 变换光学理论在其它领域的应用第15-17页
    1.3 嵌入式坐标变换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 本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工作第19页
    参考文献第19-25页
第二章 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理论第25-45页
    2.1 坐标变换理论第25-32页
        2.1.1 任意坐标系下的坐标变换第25-28页
        2.1.2 正交坐标系下的坐标变换第28-29页
        2.1.3 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变换第29-31页
        2.1.4 三维隐身斗篷设计第31-32页
    2.2 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第32-39页
        2.2.1 阻抗函数第33-34页
        2.2.2 二维轴对称多层空间中的连续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第34-39页
            2.2.2.1 二维轴对称双层空间中的连续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第34-37页
            2.2.2.2 二维轴对称三层空间中的连续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第37-39页
    2.3 二维各向异性变换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第39-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第三章 基于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的二维无反射元件设计第45-69页
    3.1 二维无反射压缩/扩束元件第45-53页
        3.1.1 结构设计与坐标变换第45-47页
        3.1.2 阻抗函数推导第47-49页
        3.1.3 数值模拟与讨论第49-53页
    3.2 二维紧凑型拐弯元件第53-57页
        3.2.1 拐弯结构第53-54页
        3.2.2 阻抗函数推导第54-55页
        3.2.3 数值模拟与讨论第55-56页
        3.2.4 拐弯结构应用于移位与分路第56-57页
    3.3 柱面波与平面波转换第57-62页
        3.3.1 结构设计第57-59页
        3.3.2 阻抗函数设置第59页
        3.3.3 数值模拟与讨论第59-62页
    3.4 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理论应用于连续坐标变换第62-67页
        3.4.1 隐身装置第62-65页
        3.4.2 能量聚集器第65-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四章 基于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的二维波导及其部件设计第69-85页
    4.1 波导及其部件轴向折射率可调设计思想第69-70页
    4.2 波导耦合第70-79页
        4.2.1 金属波导第71-76页
        4.2.2 介质波导第76-79页
            4.2.2.1 设计方法第77页
            4.2.2.2 三种方案的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第77-79页
    4.3 波导拐弯结构及其应用第79-82页
        4.3.1 波导拐弯第79-80页
        4.3.2 波导分路第80-81页
        4.3.3 波导拐弯耦合第81-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五章 基于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的三维波导元件设计第85-99页
    5.1 基于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的同轴波导耦合器设计第85-92页
        5.1.1 坐标变换公式第85-87页
        5.1.2 阻抗函数求解第87-88页
        5.1.3 压缩结构应用于同轴波导耦合第88-92页
    5.2 各向同性三维波导任意拐弯部件第92-97页
        5.2.1 二维各向同性波导拐弯第92-93页
        5.2.2 三维各向同性波导拐弯设计第93-94页
        5.2.3 同轴波导任意空间拐弯的数值模拟及讨论第94-97页
    5.3 本章小结第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第103-105页
图、表索引第105-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皖江城市带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广西钩栗林地土壤质量指标研究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