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白光LED | 第15-16页 |
1.1.1 LED的概述 | 第15页 |
1.1.2 白光LED的获取方式 | 第15-16页 |
1.2 白光LED用荧光粉 | 第16-19页 |
1.2.1 蓝光LED芯片激发的荧光粉 | 第16-18页 |
1.2.2 近紫外LED芯片激发的荧光粉 | 第18-19页 |
1.3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发光理论 | 第20-24页 |
2.1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稀土元素 | 第20页 |
2.2 Pr~(3+)离子的能级结构与发光性质 | 第20-21页 |
2.3 Bi~(3+)离子的能级结构与发光性质 | 第21-22页 |
2.4 Eu~(3+)离子的能级结构与发光性质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 第24-28页 |
3.1 样品制备 | 第24页 |
3.2 制备过程 | 第24-25页 |
3.3 样品的晶体结构 | 第25-26页 |
3.4 光致荧光光谱分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NaCa_4Nb_5O_(17):Pr~(3+),Bi~(3+)的发光性质 | 第28-36页 |
4.1 NaCa_4Nb_5O_(17):Pr~(3+),Bi~(3+)的结构 | 第28-29页 |
4.2 NaCa_4Nb_5O_(17):Pr~(3+),Bi~(3+)的发光性质 | 第29-36页 |
第五章 NaCa_4Nb_5O_(17):Eu~(3+)的发光性质 | 第36-42页 |
5.1 NaCa_4Nb_5O_(17):Eu~(3+)的结构 | 第36-37页 |
5.2 NaCa_4Nb_5O_(17):Eu~(3+)的发光性质 | 第37-4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