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与美学观念转换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家族相似”理论的诞生 | 第12-25页 |
第一节 《逻辑哲学论》中的哲学观 | 第12-19页 |
一、图像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 | 第12-17页 |
二、实体论——哲学的本质主义 | 第17-19页 |
第二节“家族相似”与非本质主义转向 | 第19-25页 |
一、从科学语言到日常语言 | 第19-22页 |
二、语言游戏与“家族相似”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家族相似”理论对美的本质的颠覆 | 第25-40页 |
第一节 “家族相似”理论的内涵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对美的本质分析 | 第27-36页 |
一、前期思想对美的本质的分析 | 第27-32页 |
二、后期思想对美的本质的分析 | 第32-33页 |
三、“家族相似”对美的本质解构 | 第33-36页 |
第三节 “家族相似”与生活美学 | 第36-40页 |
一、“家族相似”与“生活形式” | 第36-37页 |
二、日常生活美学取向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家族相似”理论与美学观念转换 | 第40-47页 |
第一节 从本质主义到非本质主义 | 第40-43页 |
第二节 从现代到后现代 | 第43-45页 |
第三节 从艺术美学到生活美学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