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3 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违法建设治理概述 | 第12-15页 |
2.1 违法建设治理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2 违法建设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2.1 治理理论 | 第13页 |
2.2.2 程序正义理论 | 第13-15页 |
第三章 乌鲁木齐市违法建设治理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5-28页 |
3.1 乌鲁木齐市违法建设现状分析 | 第15-21页 |
3.1.1 乌鲁木齐市违法建设总体情况 | 第15-18页 |
3.1.2 乌鲁木齐市违法建设的成因分析 | 第18-21页 |
3.2 乌鲁木齐市违法建设治理机制 | 第21-23页 |
3.2.1 乌鲁木齐违法建设的管理机构 | 第21页 |
3.2.2 乌鲁木齐违法建设的执法依据 | 第21-22页 |
3.2.3 乌鲁木齐违法建设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 第22-23页 |
3.3 乌鲁木齐市违法建设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23-28页 |
3.3.1 暴力抗法问题 | 第23-25页 |
3.3.2 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问题 | 第25-26页 |
3.3.3 执行难问题 | 第26页 |
3.3.4 过于强调属地的行政责任 | 第26-27页 |
3.3.5 认定标准的操作性仍不明确 | 第27页 |
3.3.6 查处发现的及时性、有效性不足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28-37页 |
4.1 国内治理城市违法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28-31页 |
4.1.1 北京市治理违法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28-29页 |
4.1.2 深圳市治理违法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29页 |
4.1.3 香港治理城市违法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29-31页 |
4.2 国外治理城市违法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1-34页 |
4.2.1 美国治理城市违法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31-32页 |
4.2.2 新加坡治理城市违法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32-34页 |
4.3 国内外经验对乌鲁木齐市违法建设治理的启示 | 第34-37页 |
4.3.1 立法细密,执法严格 | 第34-35页 |
4.3.2 配置资源到位,确保工作高效 | 第35页 |
4.3.3 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强大合力 | 第35页 |
4.3.4 市民监督,多方协作,业主自律 | 第35-36页 |
4.3.5 注重人本,合理变通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完善乌鲁木齐市违法建设治理的对策 | 第37-48页 |
5.1 通过保障程序正义实现违法建设治理 | 第37-38页 |
5.1.1 公开违法建设查处、执法的法定程序 | 第37页 |
5.1.2 建立违法建设相关法规法定程序的落实机制 | 第37-38页 |
5.1.3 建立与违法建设法定程序相对应的分权执行机制 | 第38页 |
5.1.4 加大对违法建设法定程序的宣传力度 | 第38页 |
5.2 转变治理理念,倡导多元治理 | 第38-41页 |
5.2.1 弘扬公共精神,树立多中心治理理念 | 第38-39页 |
5.2.2 转变执法方式,引入柔性执法 | 第39-41页 |
5.3 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治理机制 | 第41-44页 |
5.3.1 合理界定职能,完善执法体制 | 第41-42页 |
5.3.2 加大巡查力度,完善监管机制 | 第42页 |
5.3.3 整合各方力量,建立联动执法机制 | 第42-43页 |
5.3.4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43-44页 |
5.4 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途径 | 第44-45页 |
5.5 完善配套政策,保障住房供给 | 第45-48页 |
5.5.1 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合理引导住房建设 | 第45-46页 |
5.5.2 完善配套政策,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 第46页 |
5.5.3 保障住房供给,切实解决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