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 | 第10-16页 |
1.2.1 嵌段共聚物在本体中的自组装 | 第11-12页 |
1.2.2 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 | 第12-16页 |
1.2.3 嵌段共聚物薄膜自组装 | 第16页 |
1.3 纳米粒子在嵌段共聚物胶束中的选择性定位 | 第16-23页 |
1.3.1 自组装制备纳米粒子和嵌段共聚物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纳米粒子在胶束中的定位 | 第17-23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3-26页 |
1.4.1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23-25页 |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以半胱氨酸为连接子的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 第26-43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9页 |
2.2.1 实验所用试剂 | 第27-28页 |
2.2.2 测试所用仪器及测试条件 | 第28-29页 |
2.2.3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9-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2.3.1 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表征分析 | 第39-40页 |
2.3.2 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及两亲性嵌段比例分析 | 第40-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接枝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3-52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实验所用试剂 | 第44页 |
3.2.2 测试所用仪器及测试条件 | 第44-45页 |
3.2.3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5页 |
3.2.4 聚合物接枝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5-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3.3.1 小分子修饰的纳米粒子的TEM表征 | 第46-47页 |
3.3.2 聚合物修饰对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3 对聚合物修饰的纳米粒子的热力学性能研究 | 第49-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接枝纳米粒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研究 | 第52-64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4.2.1 实验所用试剂 | 第53页 |
4.2.2 测试所用仪器及测试条件 | 第53-54页 |
4.2.3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接枝纳米粒子的溶液自组装 | 第54-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2页 |
4.3.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接枝纳米粒子溶液自组装的条件筛选 | 第55-56页 |
4.3.2 不同两亲性链段比例对胶束形貌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3 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囊泡中的定位 | 第57-60页 |
4.3.4 掺有CuS NPs的复合纳米材料的近红外光刺激-响应性质 | 第60-62页 |
4.4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