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高可用性概述 | 第14-19页 |
2.1 高可用性 | 第14页 |
2.2 停机原因及高可用性级别 | 第14-16页 |
2.3 停机原因及解决方案 | 第16页 |
2.3.1 意外宕机 | 第16页 |
2.3.2 计划内宕机 | 第16页 |
2.4 提高可用性 | 第16-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Oracle数据库高可用技术 | 第19-26页 |
3.1 Oracle数据库高可用技术 | 第19-23页 |
3.1.1 闪回 | 第19-20页 |
3.1.2 RMAN | 第20-21页 |
3.1.3 数据泵 | 第21页 |
3.1.4 ASM | 第21页 |
3.1.5 RAC | 第21-22页 |
3.1.6 Data Guard | 第22-23页 |
3.2 Oracle数据库高可用架构 | 第23-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Oracle数据库高可用项目实施 | 第26-49页 |
4.1 项目背景 | 第26页 |
4.2 项目设计思路 | 第26-33页 |
4.2.1 集群选择 | 第27页 |
4.2.2 容灾策略 | 第27-30页 |
4.2.3 备份策略设计 | 第30页 |
4.2.4 操作系统选择 | 第30-32页 |
4.2.5 网络配置规划 | 第32页 |
4.2.6 共享存储 | 第32-33页 |
4.3 项目实施方案 | 第33-35页 |
4.4 软硬件环境 | 第35页 |
4.5 RAC实施 | 第35-40页 |
4.6 Data Guard实施 | 第40-43页 |
4.7 配置备份恢复策略 | 第43-46页 |
4.8 复用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 | 第46-47页 |
4.9 高可用性监控的实施 | 第47-48页 |
4.10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第五章 Oracle数据库高可用性测试 | 第49-67页 |
5.1 逻辑错误恢复 | 第49-52页 |
5.1.1 错误提交订单的恢复 | 第49-50页 |
5.1.2 错误提交大量订单的恢复 | 第50页 |
5.1.3 错误删除数据表的恢复 | 第50页 |
5.1.4 错误删除用户的恢复 | 第50-52页 |
5.2 介质故障恢复 | 第52-54页 |
5.2.1 数据文件丢失的恢复 | 第52页 |
5.2.2 表空间丢失的恢复 | 第52-53页 |
5.2.3 块级别损坏的恢复 | 第53页 |
5.2.4 控制文件恢复 | 第53-54页 |
5.2.5 日志文件恢复 | 第54页 |
5.3 Data Guard原理与测试 | 第54-57页 |
5.3.1 Data Guard原理 | 第54-55页 |
5.3.2 Data Guard switchover切换 | 第55-56页 |
5.3.3 Data Guard failover切换 | 第56-57页 |
5.4 RAC原理与测试 | 第57-64页 |
5.4.1 RAC原理 | 第57-58页 |
5.4.2 RAC有效性测试 | 第58-61页 |
5.4.3 表决磁盘和OCR恢复 | 第61-62页 |
5.4.4 GRID恢复 | 第62-63页 |
5.4.5 负载均衡测试 | 第63-64页 |
5.5 稳定性和性能测试 | 第64-65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65-67页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