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邻苯二甲酸酯的概述 | 第10-13页 | 
| 1.1.1 邻苯二甲酸酯的基本性质及来源 | 第10-12页 | 
| 1.1.2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环境危害 | 第12-13页 | 
| 1.2 邻苯二甲酸酯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2.1 生物降解法 | 第13页 | 
| 1.2.2 吸附法 | 第13-14页 | 
| 1.2.3 高级氧化法 | 第14页 | 
| 1.3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1.3.1 国外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3.2 国内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9-20页 | 
| 1.5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吸附理论 | 第21-28页 | 
| 2.1 吸附理论概述 | 第21页 | 
| 2.2 吸附动力学模型简介 | 第21-23页 | 
| 2.2.1 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 第21-22页 | 
| 2.2.2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 第22页 | 
| 2.2.3 Elvoich方程 | 第22-23页 | 
| 2.2.4 双常数方程 | 第23页 | 
| 2.3 吸附热力学模型简介 | 第23-24页 | 
| 2.4 吸附等温模型简介 | 第24-28页 | 
| 2.4.1 Langmuir吸附模型 | 第25页 | 
| 2.4.2 Freundlich吸附模型 | 第25-26页 | 
| 2.4.3 Temkin吸附模型 | 第26页 | 
| 2.4.4 Dubinin-Radushkevich吸附模型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28-33页 | 
| 3.1 基质来源与性质 | 第28-29页 | 
| 3.1.1 基质来源 | 第28页 | 
| 3.1.2 基质性质 | 第28-29页 | 
| 3.2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29页 | 
| 3.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 3.4 DBP的检测方法 | 第30页 | 
| 3.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0-31页 | 
| 3.6 质量保证与数据处理 | 第31-33页 | 
| 3.6.1 质量保证 | 第31-32页 | 
| 3.6.2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基质吸附DBP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 第33-50页 | 
| 4.1 实验设计 | 第33页 | 
| 4.1.1 初始浓度对吸附动力学影响实验设计 | 第33页 | 
| 4.1.2 温度对吸附动力学影响实验设计 | 第33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3-49页 | 
| 4.2.1 砾石吸附DBP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 | 第33-38页 | 
| 4.2.2 砂子吸附DBP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 | 第38-43页 | 
| 4.2.3 铝污泥吸附DBP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 | 第43-48页 | 
| 4.2.4 不同基质对DBP的吸附速率研究 | 第48-49页 | 
| 4.3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基质吸附DBP的吸附等温特征研究 | 第50-56页 | 
| 5.1 实验设计 | 第50页 |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 5.3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基质吸附DBP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6-68页 | 
| 6.1 实验设计 | 第56-57页 | 
| 6.1.1 各单因素对基质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 | 第56-57页 | 
| 6.1.2 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定实验设计 | 第57页 |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57-66页 | 
| 6.2.1 各因素对基质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7-65页 | 
| 6.2.2 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定结果 | 第65-66页 | 
| 6.3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1页 | 
| 7.1 结论 | 第68-69页 | 
| 7.2 实验心得 | 第69页 | 
| 7.3 建议与不足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