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7-17页 |
一、元明清时期的研究状况 | 第8-10页 |
二、近现代的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三、建国以来的研究状况 | 第12-17页 |
第一章 苏轼生平及其故事流传 | 第17-28页 |
第一节 苏轼生平 | 第17-19页 |
第二节 苏轼故事 | 第19-24页 |
第三节 苏轼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流传 | 第24-28页 |
第二章 苏轼题材戏曲作品著录 | 第28-53页 |
第一节 元代的苏轼题材戏曲作品著录 | 第28-33页 |
第二节 明代的苏轼题材戏曲作品著录 | 第33-41页 |
第三节 清代的苏轼题材戏曲作品著录 | 第41-53页 |
第三章 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的两部代表作 | 第53-62页 |
第一节 《苏子瞻风雪贬黄州》 | 第53-58页 |
第二节 《金莲记》 | 第58-62页 |
第四章 苏轼题材戏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 第62-78页 |
第一节 苏轼形象 | 第62-68页 |
第二节 王安石形象 | 第68-71页 |
第三节 其他人物形象 | 第71-78页 |
第五章 苏轼题材戏曲作品中的多重主题 | 第78-89页 |
第一节 仕途坎坷的感叹 | 第78-80页 |
第二节 抒发对生命的感知 | 第80-83页 |
第三节 颂扬真挚的爱情 | 第83-85页 |
第四节 赞美艺术才华 | 第85-89页 |
第六章 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的艺术成就 | 第89-97页 |
第一节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 | 第89-91页 |
第二节 浓厚的抒情意味 | 第91-94页 |
第三节 剧本体制的创新 | 第94-97页 |
结语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后记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