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一、劳务派遣制度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一) 劳务派遣制度概述 | 第12-16页 |
1. 劳务派遣的含义 | 第12页 |
2. 劳务派遣的特征 | 第12-14页 |
3. 劳务派遣的分类 | 第14-16页 |
(二) 劳务派遣与相关劳动配置形态的联系和区别 | 第16-19页 |
1. 劳务派遣与业务承揽的联系和区别 | 第16-17页 |
2. 劳务派遣与职业介绍的联系和区别 | 第17-18页 |
3. 劳务派遣与劳务输出的联系和区别 | 第18-19页 |
(三) 中日劳务派遣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0页 |
1. 我国劳务派遣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页 |
2. 日本劳务派遣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0页 |
二、中日劳务派遣适用的范围及条件比较 | 第20-28页 |
(一) 我国劳务派遣适用范围及条件的立法不足 | 第20-23页 |
1. 以注册资本为许可标准无法担保企业信用能力 | 第20-21页 |
2. 以“三性”原则和“一定比例”为适用条件仍存纰漏 | 第21-23页 |
3. 两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缺乏合理性 | 第23页 |
(二) 日本劳务派遣适用范围及条件的法律特色 | 第23-27页 |
1.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条件中存在信用评判标准 | 第23-26页 |
2. 以行业目录规制派遣用工范围 | 第26页 |
3. 不对劳动合同限期且发展登录型劳务派遣制度 | 第26-27页 |
(三) 我国劳务派遣适用范围及条件的立法完善 | 第27-28页 |
1. 在行业准入条件中加入信用评判标准 | 第27页 |
2. 建立行业禁止目录、科学调整比例限制 | 第27-28页 |
3. 引入登录型劳务派遣制度 | 第28页 |
三、中日劳务派遣时限管控与违法治理制度比较 | 第28-32页 |
(一) 我国劳务派遣时限管控与违法治理的制度缺陷 | 第28-30页 |
1. 缺乏对续签次数及累计持续时间的限制性规定 | 第29页 |
2. 对非法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管控力度低 | 第29-30页 |
(二) 日本劳务派遣时限管控与违法治理的制度设计 | 第30-31页 |
1. 对派遣用工续签次数及累计持续时间设限 | 第30页 |
2. 对非法劳务派遣进行多角度治理 | 第30-31页 |
(三) 我国劳务派遣时限管控与违法治理的立法完善 | 第31-32页 |
1. 实施续签次数及累计持续时间限制 | 第31页 |
2. 加大对非法派遣形式的监控和惩罚力度 | 第31-32页 |
四、中日派遣劳动者职业保障措施比较 | 第32-36页 |
(一) 我国劳务派遣职业保障措施设置不足 | 第32-33页 |
1. 缺乏派遣劳动者身份转正制度 | 第32-33页 |
2. 缺乏详尽系统的职业培养计划 | 第33页 |
3. 工会对派遣劳动者保护作用发挥不足 | 第33页 |
(二) 日本关于职业保障措施的制度设计 | 第33-35页 |
1. 多种雇员身份转化制度 | 第33-34页 |
2. 系统的职业培养计划 | 第34页 |
3. 日本联合总工会主导发挥派遣劳动者保护作用 | 第34-35页 |
(三) 我国劳务派遣职业保障措施的立法完善 | 第35-36页 |
1. 建立派遣劳动者身份转正制度 | 第35页 |
2. 规定对派遣劳动者的职业培养义务 | 第35-36页 |
3. 建立行业工会保障派遣劳动者权益 | 第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