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论地方环境立法权的边界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21页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研究动态第13-17页
    (三) 国外研究动态第17-18页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1. 研究思路第18页
        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五) 本文的创新点第19-21页
一、地方环境立法权边界概述第21-25页
    (一) 地方环境立法权边界的概念第21-22页
        1. 地方环境立法权“边界”的内涵第21页
        2. 地方环境立法权边界的特点第21-22页
    (二) 我国中央与地方的环境立法权分配现状第22-25页
        1. 地方环境立法权主体扩容第22-23页
        2. 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环境立法权的影响及意义第23-25页
二、地方环境立法权边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5-37页
    (一) 立法实践中重复立法及宣示性条款众多第25-28页
        1. 地方环境立法权边界不清偏离了地方环境立法的价值导向第25-26页
        2. 重复立法问题第26-27页
        3. 宣示性立法第27-28页
    (二) 地方环境立法合法性与创新性的抉择第28-31页
        1. 地方环境立法权各主体立法权限的高度重合性第28-29页
        2. 地方创新性立法对地方环境立法权边界的挑战第29-30页
        3. 地方环境立法合法性与创新性的衡量第30-31页
    (三) 地方环境立法权各主体间立法事项分配不清第31-37页
        1. 省与设区的市的环境立法权有待细化第31-33页
        2. 地方权力机关与地方人民政府的立法权争议第33-35页
        3. 国务院部门与地方立法权主体之间的立法权争议第35-37页
三、地方环境立法权边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7-47页
    (一) 相关概念的法律内涵难以界定第37-40页
        1. 环境保护的法律内涵难以界定第37-39页
        2. 地方性事务等法律术语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和依据第39-40页
    (二) 立法价值导向加深了边界不清的可能性第40-43页
        1、立法宜粗不宜细的思想模糊了地方环境立法权的边界第40-42页
        2、地方环境立法在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思想下难有作为第42-43页
    (三) 地方立法主体环境立法权的重合性第43-47页
        1. 上位法规定的概括性和相似性第43-44页
        2. 行政机构的设置模式以及职能分配方式第44-47页
四、明晰地方环境立法权边界的几点建议第47-55页
    (一) 树立明确、科学的地方环境立法原则第47-48页
        1、明确地方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第47页
        2、加强对地方环境立法条款实际内容的审查第47-48页
    (二) 尝试标准化和法定化相关法条中的法律概念第48-51页
        1. 明确环境保护的法律内涵第48-51页
        2. 对地方性事务等概念作进一步的立法解释第51页
    (三) 细化和明晰地方环境立法权的具体范围第51-53页
        1. 明晰地方环境立法权的内涵和外延第51-52页
        2. 理顺地方环境立法权各主体的立法职权第52-53页
    (四) 有区别地行使地方环境立法权第53-55页
        1、利用辅助原则,区分行使省与设区的市的地方环境立法权第53页
        2、立足地方环境立法主体特点,增强地方环境立法权的区分性第53-55页
结语第55-57页
致谢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局部进展期侧前壁低位直肠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γ-分泌酶抑制剂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