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植物生态学论文

互花米草与两种本地红树植物竞争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互花米草的分布与传播第12-15页
        1.1.1 互花米草在中国的分布第12-13页
        1.1.2 互花米草的入侵性第13-15页
    1.2 互花米草的入侵机理第15-18页
        1.2.1 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过程第15页
        1.2.2 互花米草的入侵机制第15-18页
    1.3 互花米草的危害第18-19页
    1.4 花米草在红树林中的危害第19-20页
    1.5 互花米草与本地植物竞争关系研究现状第20-21页
    1.6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4页
        1.6.1 研究目的第21-22页
        1.6.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互花米草与两种本地红树植物叶片化感潜力比较第24-2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2.1.1 试验材料第24页
        2.1.2 植物浸提液的制备第24页
        2.1.3 化感作用的测定第24页
        2.1.4 数据分析方法第24-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27页
        2.2.1 植物叶片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25页
        2.2.2 植物叶片浸提液对萝卜幼苗苗高的影响第25-26页
        2.2.3 植物叶片提提液对萝卜幼苗根长的影响第26页
        2.2.4 植物叶片浸提液对萝卜幼苗鲜重的影响第26-27页
    2.3 讨论与结果第27-29页
第三章 不同混种比例下互花米草和两种本地红树植物的形态特征研究第29-3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3.1.1 试验材料第29页
        3.1.2 试验设计第29页
        3.1.3 主要指标与测定方法第29-30页
        3.1.4 数据分析方法第3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3.2.1 不同种植处理下互花米草的形态指标变化第30-31页
        3.2.2 不同种植处理下桐花的形态指标变化第31-32页
        3.2.3 不同种植处理下木榄的形态指标变化第32-33页
    3.3 讨论与结论第33-34页
第四章 不同混种比例下互花米草和两种本地红树植物的生物量分配策略第34-3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4页
        4.1.1 试验材料第34页
        4.1.2 试验设计第34页
        4.1.3 主要指标与测定方法第34页
        4.1.4 数据分析方法第3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4-37页
        4.2.1 不同种植处理下互花米草生物量分配的变化第34-35页
        4.2.2 不同种植处理下桐花树生物量分配的变化第35-36页
        4.2.3 不同种植处理下木榄生物量分配的变化第36-37页
    4.3 讨论与结论第37-39页
第五章 不同混种比例下互花米草和两种本地红树植物的生理代谢特性研究第39-5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5.1.1 试验材料第39页
        5.1.2 试验设计第39页
        5.1.3 主要指标与测定方法第39-40页
        5.1.4 数据分析方法第4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0-49页
        5.2.1 不同种植方式对互花米草及两种红树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0-43页
        5.2.2 不同种植方式对互花米草及两种红树植物MDA含量的影响第43-46页
        5.2.3 不同种植方式对互花米草及两种红树植物SOD活性的影响第46-49页
    5.3 讨论与结论第49-51页
第六章 不同混种比例下互花米草和两种本地红树植物根系的化感作用研究第51-61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51页
        6.1.1 试验材料第51页
        6.1.2 试验设计第51页
        6.1.3 植物根系浸提液的制备第51页
        6.1.4 化感测定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第51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1-59页
        6.2.1 植物根系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51-53页
        6.2.2 植物根系浸提液对萝卜幼苗苗高的影响第53-55页
        6.2.3 植物根系浸提液对萝卜幼苗根长的影响第55-57页
        6.2.4 植物根系浸提液对萝卜幼苗鲜重的影响第57-59页
    6.3 讨论与结论第59-6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4页
    7.1 主要结论第61-63页
    7.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5页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5页
硕士期间表发的学术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生产方式下喀斯特烟田土壤微生物特征
下一篇:白腐菌胞外液增效木质纤维素酶解产糖体系的筛选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