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温阳方联合舌下免疫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分析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24页 |
| 1. 西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研究 | 第10-14页 |
| 1.1 AR分类及分度 | 第10页 |
| 1.2 病因及机制 | 第10-12页 |
| 1.3 AR的诊断 | 第12-13页 |
| 1.4 治疗进展 | 第13-14页 |
| 2. 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2.1 免疫治疗的概念及认识 | 第14页 |
| 2.2 免疫治疗的机理研究 | 第14-15页 |
| 2.3 免疫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第15页 |
| 2.4 免疫治疗的用药 | 第15-16页 |
| 2.5 临床疗效与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3 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 3.1 "鼻鼽"病名的由来及认识 | 第17页 |
| 3.2 历代诸家病因病机学说 | 第17-19页 |
| 3.3 辨证论治 | 第19-21页 |
| 3.4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免疫机理的研究 | 第21-24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4-35页 |
| 1. 临床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 1.1 诊断标准 | 第24页 |
| 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24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24页 |
| 1.4 排除标准 | 第24-25页 |
| 1.5 删除病例标准 | 第25页 |
| 1.6 可变因素控制 | 第25页 |
| 2. 临床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 2.1 病例选择及资料 | 第25页 |
| 2.2 研究方案 | 第25-26页 |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26-27页 |
| 2.4 统计方法 | 第27页 |
| 3. 结果及分析 | 第27-35页 |
| 3.1 治疗前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 第27页 |
| 3.2 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 第27页 |
| 3.3 两组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评分比较 | 第27-29页 |
| 3.4 两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比较 | 第29-32页 |
| 3.5 两组药物总评分(TMS)的比较 | 第32-34页 |
| 3.6 临床疗效比较及分析 | 第34-35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5-39页 |
| 1. 益气温阳方的组方分析及研究 | 第35页 |
| 1.1 组方用药及分析 | 第35页 |
| 1.2 相关研究 | 第35页 |
| 1.3 与免疫治疗联合疗效 | 第35页 |
| 2. 本次研究想法的缘由 | 第35-36页 |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分析 | 第36-38页 |
| 3.1 结果 | 第36-37页 |
| 3.2 总结及分析 | 第37-38页 |
| 4. 存在问题与期望 | 第38-39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