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污染防治方法与设备论文

抗生物污染及耐氯化反渗透/纳滤膜研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0页
    1.1 反渗透膜与纳滤膜分离技术第10-11页
    1.2 膜生物污染及其控制第11-15页
    1.3 抗生物污染反渗透/纳滤膜研究现状第15-21页
        1.3.1 抗粘附反渗透/纳滤膜第15-18页
        1.3.2 杀菌反渗透/纳滤膜第18-19页
        1.3.3 抗粘附杀菌反渗透/纳滤膜第19-21页
    1.4 耐氯反渗透/纳滤膜研究现状第21-25页
        1.4.1 反渗透/纳滤膜氯化过程第21-23页
        1.4.2 耐氯反渗透/纳滤膜第23-25页
    1.5 抗生物污染耐氯反渗透/纳滤膜研究现状第25-28页
    1.6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两性离子聚合物改性制备抗生物污染反渗透膜第30-56页
    2.1 实验部分第31-40页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1-34页
        2.1.2 两性离子改性反渗透膜制备第34-35页
        2.1.3 反渗透膜表面性能表征第35-37页
        2.1.4 反渗透膜选择透过性能评价第37-38页
        2.1.5 反渗透膜抗粘附性能评价第38页
        2.1.6 膜杀菌性能评价第38-40页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0-54页
        2.2.1 DMAEMA改性反渗透膜表面性能第40-42页
        2.2.2 DMAEMA改性反渗透膜选择透过性能第42-44页
        2.2.3 PCBMA改性反渗透膜表面性能第44-48页
        2.2.4 PCBMA改性反渗透膜选择透过性能第48-49页
        2.2.5 PCBMA改性反渗透膜抗粘附性能第49-52页
        2.2.6 PCBMA改性反渗透膜杀菌性能第52-54页
    2.3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三章 两性离子接枝改性制备抗生物污染纳滤膜第56-75页
    3.1 实验部分第57-59页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7页
        3.1.2 两性离子改性纳滤膜制备第57-59页
        3.1.3 两性离子改性纳滤膜表征第59页
        3.1.4 纳滤膜选择透过性能评价第59页
        3.1.5 纳滤膜抗粘附与抗菌性能评价第59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73页
        3.2.1 两性离子改性纳滤膜表面性质第59-64页
        3.2.2 两性离子改性纳滤膜选择透过性能第64-67页
        3.2.3 两性离子改性纳滤膜抗粘附性能第67-70页
        3.2.4 两性离子改性纳滤膜抗菌性能第70-72页
        3.2.5 两性离子聚合物改性方法讨论第72-73页
    3.3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季胺化 2, 6-DAP改性制备耐氯抗生物污染反渗透膜第75-89页
    4.1 实验部分第76-79页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6-78页
        4.1.2 季胺化 2,6-DAP改性反渗透膜制备第78-79页
        4.1.3 季胺化 2,6-DAP改性反渗透膜表面性质评价第79页
        4.1.4 季胺化 2,6-DAP改性反渗透膜选择透过性能评价第79页
        4.1.5 季胺化 2,6-DAP改性反渗透膜耐氯性能评价第79页
        4.1.6 季胺化 2,6-DAP改性反渗透膜抗菌性能评价第79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9-87页
        4.2.1 季胺化 2,6-DAP改性反渗透膜表面性质第79-83页
        4.2.2 季胺化 2,6-DAP改性反渗透膜选择透过性能第83页
        4.2.3 季胺化 2,6-DAP改性反渗透膜耐氯性能第83-86页
        4.2.4 季胺化 2,6-DAP改性反渗透膜抗菌性能第86-87页
    4.3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2页
    5.1 本文主要结论第89-90页
    5.2 创新点第90页
    5.3 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液—固流石墨管振动行为的建模及分析
下一篇:基于真空热解的褐煤多产品转化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