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转动机件论文--轴承论文--滚动轴承论文

基于局部模型的球轴承接触仿真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滚动轴承接触分析的难点第9页
    1.3 滚动轴承接触仿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2 局部模型有限元建模程序编制第14-24页
    2.1 局部模型建模流程第14-15页
    2.2 提取局部模型边界节点位移的程序编制第15-18页
    2.3 局部模型边界位移插值及加载程序编制第18-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4页
3 局部模型建模方法的应用与验证第24-40页
    3.1 赫兹接触理论第24-26页
    3.2 两球体三维点接触仿真分析第26-32页
        3.2.1 两球体三维赫兹接触应力和变形理论计算第26-28页
        3.2.2 两球体三维赫兹点接触有限元建模第28-29页
        3.2.3 两球体三维赫兹点接触仿真结果分析第29-31页
        3.2.4 整体模型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对比第31-32页
    3.3 两球体局部模型接触仿真分析第32-39页
        3.3.1 建立两球体局部模型第32-36页
        3.3.2 局部模型仿真结果第36-39页
        3.3.3 局部模型仿真结果和理论值对比第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滚珠与滚道静态接触有限元仿真分析第40-58页
    4.1 网格过渡建模方法的静态接触仿真结果第40-41页
    4.2 局部模型建模方法的静态接触仿真分析第41-52页
        4.2.1 滚珠与外滚道整体模型接触仿真分析第41-45页
        4.2.2 建立滚珠与外滚道的局部模型第45-47页
        4.2.3 接触区域局部模型仿真结果第47-52页
    4.3 仿真结果分析第52-55页
        4.3.1 两种网格细化建模方法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52-53页
        4.3.2 局部模型仿真结果与赫兹理论解对比分析第53-54页
        4.3.3 根据截面等效应力分布选取表面硬化深度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8页
5 滚珠与滚道动态接触有限元仿真分析第58-80页
    5.1 球轴承动态接触仿真分析第58-65页
        5.1.1 球轴承中滚珠的运动分析第58-59页
        5.1.2 球轴承动态接触仿真边界条件的施加第59-60页
        5.1.3 球轴承动态接触仿真结果第60-64页
        5.1.4 动态和静态下各滚珠载荷分布对比第64-65页
    5.2 动态下局部模型边界条件的施加第65-70页
        5.2.1 位移边界对局部模型的影响分析第65-69页
        5.2.2 建立滚珠与滚道动态接触局部模型第69-70页
    5.3 动态下滚珠与滚道局部模型接触仿真结果分析第70-78页
        5.3.1 动态下滚珠与滚道局部模型接触仿真结果第70-75页
        5.3.2 动态和静态下滚珠与滚道接触分析结果对比第75-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6.1 主要成果和结论第80-81页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81-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附录第86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RCA1表达水平与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阻燃环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