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优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文献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1 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存在不足 | 第15-16页 |
2. 金融生态环境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2.1 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和特征 | 第16-17页 |
2.1.1 金融生态环境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2.1.2 新疆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 第16页 |
2.1.3 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2.2.1 金融生态平衡理论 | 第17-18页 |
2.2.2 金融共生理论 | 第18页 |
2.2.3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3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 第18-20页 |
2.3.1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第18-19页 |
2.3.2 层次分析法(AHP) | 第19页 |
2.3.3 因子分析法 | 第19-20页 |
3. 新疆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 第20-31页 |
3.1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 第20-22页 |
3.1.1 金融业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机理 | 第20-21页 |
3.1.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 第21-22页 |
3.2 新疆金融生态环境总体状况 | 第22-28页 |
3.2.1 经济发展基础 | 第22-23页 |
3.2.2 金融业发展水平 | 第23-24页 |
3.2.3 政策环境 | 第24-25页 |
3.2.4 制度环境 | 第25-27页 |
3.2.5 地理环境 | 第27-28页 |
3.3 新疆金融生态环境的特点 | 第28-29页 |
3.3.1 双重区位与地缘格局 | 第28页 |
3.3.2 伊斯兰文化对新疆金融发展存在影响 | 第28-29页 |
3.3.3 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 第29页 |
3.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 第29-31页 |
3.4.1 推进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 第30页 |
3.4.2 增加法律风险和金融监管风险 | 第30-31页 |
4. 新疆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 第31-45页 |
4.1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1页 |
4.2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31-34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1-32页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2页 |
4.2.3 评价指标数据的选取 | 第32-34页 |
4.3 新疆金融生态环境的实证分析 | 第34-45页 |
4.3.1 新疆金融生态环境纵向评价 | 第34-38页 |
4.3.2 新疆金融生态环境横向评价 | 第38-45页 |
5. 优化新疆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 第45-51页 |
5.1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 第45-46页 |
5.2 拓展大数据在金融机构的应用 | 第46-47页 |
5.3 完善社会信用及法律体制 | 第47-49页 |
5.4 强化政府职能 | 第49页 |
5.5 加快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