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建筑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关于建筑产业竞争力内涵研究 | 第15页 |
1.2.2 关于建筑产业竞争力影响机制研究 | 第15-17页 |
1.2.3 关于建筑产业竞争力度量研究 | 第17页 |
1.2.4 已有研究成果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第21-23页 |
1.4.1 本文创新点 | 第21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23-33页 |
2.1 竞争力基本概述 | 第23-26页 |
2.1.1 竞争力定义 | 第23-24页 |
2.1.2 竞争力层次区分及其关系 | 第24-25页 |
2.1.3 产业竞争力内涵 | 第25-26页 |
2.2 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依据 | 第26-27页 |
2.2.1 绝对优势理论 | 第26页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6页 |
2.2.3 要素禀赋论 | 第26-27页 |
2.2.4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7页 |
2.3 产业竞争力经典分析模型与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2.3.1 产业竞争力经典分析模型 | 第27-29页 |
2.3.2 产业竞争力研究方法综述 | 第29-30页 |
2.4 研究范围界定 | 第30-33页 |
2.4.1 建筑产业的界定 | 第30页 |
2.4.2 本文研究范围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建筑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第33-49页 |
3.1 建筑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 第33-39页 |
3.1.1 建筑产业的特征 | 第33-34页 |
3.1.2 建筑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判断基准 | 第34-35页 |
3.1.3 建筑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解析 | 第35-39页 |
3.2 建筑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模型 | 第39-40页 |
3.3 建筑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5页 |
3.3.1 评价体系设计基本思路 | 第40-41页 |
3.3.2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41页 |
3.3.3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41-42页 |
3.3.4 评价指标内涵解释 | 第42-45页 |
3.4 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45-49页 |
3.4.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 第45-47页 |
3.4.2 偏离——份额分析法原理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辽宁省建筑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 第49-69页 |
4.1 辽宁省建筑产业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49-56页 |
4.1.1 辽宁省建筑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 第49-54页 |
4.1.2 辽宁省建筑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4.2 辽宁省建筑产业竞争力主成分评价 | 第56-66页 |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6页 |
4.2.2 主成分分析过程 | 第56-64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4.3 辽宁省建筑产业竞争力偏离—份额评价 | 第66-69页 |
4.3.1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66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第五章 辽宁省建筑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 第69-73页 |
5.1 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 第69页 |
5.2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规模竞争力 | 第69-70页 |
5.3 加强技术创新,构造产业技术优势 | 第70-71页 |
5.4 转变生产方式,培育产业可持续竞争力 | 第71-72页 |
5.5 抓住城镇化机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3页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73-7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附录1 | 第75-79页 |
附录2 | 第79-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编写的书籍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