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2 公众人物隐私权概述 | 第15-23页 |
2.1 隐私权与公众人物 | 第15-17页 |
2.1.1 隐私与隐私权 | 第15-16页 |
2.1.2 众人物及其类型化 | 第16-17页 |
2.2 公众人物隐私权及其特殊性 | 第17-20页 |
2.2.1 公众人物隐私权 | 第17-18页 |
2.2.2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殊性 | 第18-20页 |
2.3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价值基础 | 第20-23页 |
2.3.1 人格自由与人格尊严 | 第21页 |
2.3.2 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 | 第21-22页 |
2.3.3 秩序价值的需要 | 第22-23页 |
3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与限制的范围 | 第23-31页 |
3.1 限定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范围的各种依据 | 第23-26页 |
3.1.1 公共利益与公众合理兴趣 | 第23-24页 |
3.1.2 利益衡量原则 | 第24-26页 |
3.1.3 权利让渡的推定 | 第26页 |
3.2 政治性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与限制 | 第26-28页 |
3.2.1 政治性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殊性 | 第26-27页 |
3.2.2 政治性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范围 | 第27-28页 |
3.3 社会性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与限制 | 第28-31页 |
3.3.1 社会性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范围 | 第28-29页 |
3.3.2 社会性公众人物隐私权受限制的范围 | 第29-31页 |
4 国内外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现状及启示 | 第31-40页 |
4.1 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现状 | 第31-33页 |
4.1.1 我国对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 第31-32页 |
4.1.2 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立法的缺陷 | 第32-33页 |
4.2 国外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 | 第33-37页 |
4.2.1 美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关规定 | 第33-35页 |
4.2.2 德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关规定 | 第35-36页 |
4.2.3 英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关规定 | 第36-37页 |
4.3 国外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0页 |
4.3.1 明晰对隐私权的保护 | 第37-38页 |
4.3.2 在隐私权保护上区分公众人物与普通大众 | 第38-39页 |
4.3.3 区分不同类型的公众人物 | 第39-40页 |
5 规范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与限制的建议 | 第40-45页 |
5.1 完善对隐私权的保护 | 第40-42页 |
5.1.1 在具体人格权中确认隐私权 | 第40-41页 |
5.1.2 规范隐私权保护的内容与范围 | 第41页 |
5.1.3 明确侵犯隐私权的民事责任 | 第41-42页 |
5.2 区分保护公众人物隐私权 | 第42-45页 |
5.2.1 将公众人物隐私权区别于一般隐私权 | 第42-43页 |
5.2.2 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予以类型化保护与限制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