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2.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关于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 | 第11-12页 |
2.关于日本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 | 第12页 |
3.关于日本基础研究的研究 | 第12-13页 |
4.关于日本科技能力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研究方法 | 第14页 |
2.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3.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一)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17-18页 |
1.创新能力 | 第17页 |
2.日本基础研究 | 第17-18页 |
(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1.创新理论 | 第18-19页 |
2.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第19-21页 |
二、战后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的演变 | 第21-38页 |
(一)复苏时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构建(1945-1955) | 第21-24页 |
1.复苏时期的创新环境 | 第21-22页 |
2.复苏时期的创新投入 | 第22-23页 |
3.复苏时期的创新产出 | 第23-24页 |
(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构建(1955-1973) | 第24-27页 |
1.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创新环境 | 第24-25页 |
2.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创新投入 | 第25-26页 |
3.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创新产出 | 第26-27页 |
(三)经济低速增长时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构建(1973-1991) | 第27-31页 |
1.经济低速增长时期的创新环境 | 第28页 |
2.经济低速增长时期的创新投入 | 第28-30页 |
3.经济低速增长时期的创新产出 | 第30-31页 |
(四)经济低迷时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构建(1991-今) | 第31-38页 |
1.经济低迷时期的创新环境 | 第32页 |
2.经济低迷时期的创新投入 | 第32-35页 |
3.经济低迷时期的创新产出 | 第35-38页 |
三、战后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的动力分析 | 第38-54页 |
(一)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的内部动力 | 第38-45页 |
1.复苏时期的内部动力 | 第38-39页 |
2.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内部动力 | 第39-41页 |
3.经济低速增长时期的内部动力 | 第41-43页 |
4.经济低迷时期的内部动力 | 第43-45页 |
(二)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的外部动力 | 第45-54页 |
1.复苏时期的外部动力 | 第45-46页 |
2.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外部动力 | 第46-48页 |
3.经济低速发展时期的外部动力 | 第48-50页 |
4.经济低迷时期的外部动力 | 第50-54页 |
四、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的过程分析 | 第54-62页 |
(一)技术引进为主的模仿阶段 | 第54-56页 |
1.技术引进的重视 | 第54-55页 |
2.技术引进种类的分布 | 第55-56页 |
(二)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改进阶段 | 第56-57页 |
1.产学官合作的推进 | 第56-57页 |
2.基础研究的发展 | 第57页 |
(三)自主研发为主的创新阶段 | 第57-62页 |
1.产学官合作的深化 | 第58-59页 |
2.大学的国立法人化改革 | 第59-62页 |
五、战后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对我国的启示 | 第62-66页 |
(一)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 第62-63页 |
(二)推进专利战略的实施 | 第63-64页 |
(三)重视科技创新制度的建设 | 第64-66页 |
总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