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6页 |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研究背景 | 第9页 |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四)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 一、大众媒介和电视娱乐节目 | 第16-27页 |
| (一)大众媒介及其娱乐功能 | 第16-18页 |
| (二)电视娱乐节目概述 | 第18-27页 |
| 1、娱乐节目主要类型 | 第19-22页 |
| 2、娱乐节目发展历程 | 第22-27页 |
| 二、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6页 |
| (一)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 1、娱乐节目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 第27-28页 |
| 2、真人秀节目题材涉猎广泛 | 第28-29页 |
| 3、高收视率的真人秀节目受追捧 | 第29-30页 |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 1、节目过度娱乐,挤占严肃节目播出时长 | 第30-31页 |
| 2、节目创新性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 | 第31-32页 |
| 3、节目低俗化现象严重,精神内涵缺失 | 第32-33页 |
| (三)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 1、大众化的需求促使节目过度娱乐 | 第33-34页 |
| 2、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节目同质化 | 第34页 |
| 3、媒体过度追逐经济利益,造成节目低俗化 | 第34-36页 |
| 三、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行政监管及其监管效果分析 | 第36-49页 |
| (一)国内电视媒介的管理体系 | 第36-37页 |
| 1、管理体制 | 第36页 |
| 2、管理机构 | 第36-37页 |
| (二)国家广电总局的监管政策分析 | 第37-40页 |
| 1、针对群众参与的选拔类节目进行监管,反对过度娱乐 | 第38-39页 |
| 2、针对婚恋情感类节目进行监管,反对节目“三俗” | 第39页 |
| 3、针对真人秀节目进行监管,调控过度娱乐等现象 | 第39-40页 |
| (三)以“限娱令”为例分析国家广电总局的监管效果 | 第40-44页 |
| 1、娱乐节目数量锐减,创新改版再现荧屏 | 第40-41页 |
| 2、非娱乐节目创新显著,新闻节目比重增加 | 第41-42页 |
| 3、娱乐节目播出抢占周五周日次黄金时段 | 第42-43页 |
| 4、效果评价 | 第43-44页 |
| (四)“限娱令”政策暴露出来的局限与问题 | 第44-49页 |
| 1、国家媒介体制与媒介市场化的矛盾 | 第44-45页 |
| 2、政策条文的合法性和实效性问题 | 第45-47页 |
| 3、以行政监管为主,监管手段单一 | 第47-49页 |
| 四、国外广播电视监管的启示 | 第49-52页 |
| (一)普遍实行广播电视“双轨制” | 第49页 |
| (二)建立完善的内容监管体系 | 第49-50页 |
| 1、出台比较系统的法律 | 第50页 |
| 2、利用电视分级制度 | 第50页 |
| (三)采用多样化的监管手段 | 第50-52页 |
| 1、采用立法与司法监管 | 第50-51页 |
| 2、通过独立规制机构监管 | 第51页 |
| 3、利用行业监管与公众监督 | 第51-52页 |
| 五、进一步完善国内电视娱乐节目行政监管的策略 | 第52-55页 |
| (一)解决电视媒体体制障碍,探索频道专业化改革 | 第52-53页 |
| (二)健全电视媒体法治体系,规范行政管理行为 | 第53-54页 |
| (三)放活电视娱乐产业模式,扶持和奖励文化创新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