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r | 第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水氧化简介 | 第10-12页 |
1.2.1 光催化水氧化 | 第10-11页 |
1.2.2 电催化水氧化 | 第11页 |
1.2.3 光电催化水氧化 | 第11-12页 |
1.2.4 化学水氧化 | 第12页 |
1.3 多金属氧酸盐(POMs)简介 | 第12-18页 |
1.3.1 POMs的定义、分类及基本性质 | 第12-13页 |
1.3.2 POMs作为水氧化催化剂(WOCs) | 第13-18页 |
1.3.2.1 Ru等贵金属取代的POMs作为WOCs | 第13-16页 |
1.3.2.2 廉价过渡金属取代的POMs作为WOCs | 第16-18页 |
1.4 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18-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第二章 一个单钴取代的硅钨酸盐水氧化催化剂 | 第25-53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2.1 试剂 | 第26-27页 |
2.2.2 仪器 | 第27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7-35页 |
2.3.1 多金属氧酸盐(POMs)的合成 | 第27-30页 |
2.3.1.1 K_(10)[Co(H_2O)_2(γ-SiW_(10)0_(35))_2](POM-1)的合成 | 第28页 |
2.3.1.2 K_(10)[Ni(H_2O)_2(γ-SiW_(10)0_(35))_2](POM-2)的合成 | 第28页 |
2.3.1.3 K_(10)[Mn(H_2O)_2(γ-SiW_(10)0_(35))_2](POM-3)的合成 | 第28页 |
2.3.1.4 K_6[Co(H_2O)SiW_(11)O_(39)](POM-4)的合成 | 第28页 |
2.3.1.5 K_5[Co(H_2O)PW_(11)O_(39)](POM-5)的合成 | 第28-29页 |
2.3.1.6 K_6[Co~ⅡW_(12)O_(40)](POM-6)的合成 | 第29页 |
2.3.1.7 K_5[Co~ⅢW_(12)O_(40)](POM-7)的合成 | 第29页 |
2.3.1.8 K_7[Co~ⅢCo~Ⅱ(H_2O)W_(11)O_(39)](Co_2-POM)的合成 | 第29-30页 |
2.3.1.9 Na_(10)[Co_4(H_2O)_2(PW_9O_(34))_2](Co_4-POM)的合成 | 第30页 |
2.3.2 多金属氧酸盐的表征 | 第30-33页 |
2.3.2.1 红外光谱 | 第30-32页 |
2.3.2.2 元素分析 | 第32-33页 |
2.3.3 光驱动水氧化反应 | 第33页 |
2.3.4 电化学测试 | 第33-34页 |
2.3.4.1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3页 |
2.3.4.2 线性扫描伏安测试 | 第33页 |
2.3.4.3 阴极吸附溶出伏安测试 | 第33-34页 |
2.3.5 电导滴定 | 第34页 |
2.3.6. 催化剂回收 | 第34页 |
2.3.7 量子产率测定 | 第34页 |
2.3.8 其他测试 | 第34-35页 |
2.4 结果讨论 | 第35-48页 |
2.4.1 POM-1催化活性的初步探索 | 第35-37页 |
2.4.2 POM-1的水解稳定性 | 第37-40页 |
2.4.3 POM-1/Ru(bpy)_3~(2+)阴阳离子加合物 | 第40-43页 |
2.4.4 POM-1催化的光驱动水氧化反应的综合研究 | 第43-47页 |
2.4.5 POM-1催化的光驱动水氧化的机理探讨 | 第47-48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第三章 Ni/Cu取代的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及其水氧化活性研究 | 第53-74页 |
3.1 前言 | 第53-54页 |
3.2 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3.2.1 试剂 | 第54-55页 |
3.2.2 仪器 | 第55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5-60页 |
3.3.1 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 | 第55-60页 |
3.3.1.1 Ni取代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 | 第57-59页 |
3.3.1.2 Cu取代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 | 第59-60页 |
3.3.2 多金属氧酸盐的表征 | 第60页 |
3.3.2.1 红外光谱 | 第60页 |
3.3.2.2 紫外可见光谱 | 第60页 |
3.3.3 光驱动水氧化反应 | 第60页 |
3.4 结果讨论 | 第60-70页 |
3.4.1 POM的基本表征 | 第60-69页 |
3.4.2 光驱动水氧化测试 | 第69-70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第四章 Pt颗粒掺杂的Co_3O_4阳极制备及其水氧化研究 | 第74-85页 |
4.1 前言 | 第74-75页 |
4.2 试剂与仪器 | 第75页 |
4.2.1 试剂 | 第75页 |
4.2.2 仪器 | 第75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4.3.1 Co_3O_4纳米线阵列制备 | 第75-76页 |
4.3.2 Pt颗粒掺杂的纳米线阵列制备 | 第76页 |
4.3.3 Co_3O_4阳极和Pt颗粒掺杂的Co_3O_4阳极的表征 | 第76页 |
4.3.4 电化学测试 | 第76-77页 |
4.3.4.1 稳态产氧反应(OER)极化曲线测定 | 第76页 |
4.3.4.2 粗糙因子(R_f)测定 | 第76-77页 |
4.3.4.3 塔菲尔(Tafel)曲线测定 | 第77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77-81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