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引言 | 第9-10页 |
·湿地土壤的特征 | 第10-15页 |
·湿地土壤特点与功能 | 第10-11页 |
·湿地土壤中有效N及其形态 | 第11-12页 |
·湿地土壤有效P及形态 | 第12-14页 |
·湿地土壤微生物量C、N和酶活性 | 第14-15页 |
·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5页 |
·小结与研究展望 | 第15-16页 |
·研究依据 | 第16-18页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南矶山湿地气候特征 | 第20页 |
·南矶山湿地土壤的特点 | 第20-21页 |
·南矶山湿地地貌 | 第21页 |
·南矶山湿地重要生态价值 | 第21-22页 |
·研究样地 | 第22页 |
·研究样地的选择 | 第22页 |
·样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第22-23页 |
·土壤有效N动态 | 第23页 |
·土壤P分级及有效性 | 第23-24页 |
·土壤微生物量C、N动态 | 第24页 |
·土壤酶活性动态 | 第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第3章 不同水分梯度土壤有效N及其形态的季节变化 | 第25-35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研究材料 | 第26页 |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结果 | 第26-30页 |
·土壤有效N的季节变化 | 第26-29页 |
·土壤水分与其有效N的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3页 |
·水分梯度对土壤有效N的影响 | 第30-32页 |
·土壤有效N的季节变化 | 第32-33页 |
·不同水分梯度土壤有效N的组成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不同水分梯度土壤有效P及其形态的季节变化 | 第35-50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研究材料 | 第36页 |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结果 | 第36-44页 |
·土壤P形态的季节变化 | 第36-42页 |
·土壤水分含量与其各种形态P的相关分析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9页 |
·水分梯度对P形态的影响 | 第44-45页 |
·各种形态P的季节变化 | 第45-47页 |
·土壤P库构成的变化 | 第47-48页 |
·土壤P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湿地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动态特征及其与有效N、P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61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研究材料 | 第51页 |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结果 | 第52-58页 |
·不同水分梯度湿地土壤微生物量C、N和酶活性的季节动态特征 | 第52-56页 |
·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与其有效N、P的相关性 | 第56-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水分梯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量C、N和酶活性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南矶山湿地土壤有效N、P及形态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