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 1.2.1 电能质量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风电并网的电能质量检测现状 | 第14页 |
| 1.2.3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的探讨 | 第14-15页 |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对象与目标 | 第15页 |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 第2章 风电并网模型的搭建 | 第17-29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RTDS软硬件简介 | 第17-20页 |
| 2.2.1 RTDS硬件简介 | 第17-18页 |
| 2.2.2 RTDS软件简介 | 第18-20页 |
| 2.3 双馈感应风机模型的搭建 | 第20-27页 |
| 2.3.1 DFIG主电路建模 | 第21-24页 |
| 2.3.2 故障的设置 | 第24-25页 |
| 2.3.3 风机模型接入七节点电力系统 | 第25-27页 |
| 2.4 模型运行和扰动信号的提取 | 第27-28页 |
| 2.4.1 Runtime模块运行模型 | 第27页 |
| 2.4.2 扰动信号数据采集 | 第27-2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基于小波包Tsallis奇异熵的扰动检测定位 | 第29-42页 |
| 3.1 引言 | 第29页 |
| 3.2 小波包Tsallis奇异熵 | 第29-32页 |
| 3.2.1 Shannon熵 | 第29-30页 |
| 3.2.2 Tsallis熵 | 第30-31页 |
| 3.2.3 小波包Tsallis奇异熵 | 第31-32页 |
| 3.2.4 小波包分解参数选择 | 第32页 |
| 3.3 检测算法原理及步骤 | 第32-33页 |
| 3.4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33-4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基于改进HHT和谱峭度结合的检测算法 | 第42-57页 |
| 4.1 引言 | 第42页 |
| 4.2 基于EEMD的HHT扰动检测算法 | 第42-49页 |
| 4.2.1 HHT方法 | 第42-44页 |
| 4.2.2 EEMD方法 | 第44页 |
| 4.2.3 检测算法原理 | 第44-45页 |
| 4.2.4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45-49页 |
| 4.3 基于Morlet小波的谱峭度法 | 第49-55页 |
| 4.3.1 谱峭度的定义及性质 | 第49-50页 |
| 4.3.2 基于Morlet小波的谱峭度法 | 第50-51页 |
| 4.3.3 检测原理及步骤 | 第51页 |
| 4.3.4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51-5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5章 风电并网电能质量扰动检测 | 第57-71页 |
| 5.1 引言 | 第57页 |
| 5.2 三相对称故障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 | 第57-63页 |
| 5.2.1 定子侧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检测 | 第57-60页 |
| 5.2.3 变压器高压侧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检测 | 第60-63页 |
| 5.3 不对称故障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 | 第63-70页 |
| 5.3.1 定子侧A相接地短路 | 第63-66页 |
| 5.3.2 定子侧AB两相接地短路 | 第66-7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