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9-23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 时代召唤——学校改进的理论和实践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研究的核心课题 | 第9页 |
2. 现实诉求——卓越课堂建设是促进学校改进的重要支点 | 第9-10页 |
3. 个人兴趣——对卓越课堂建设的持续关注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有关学校改进的研究 | 第10-15页 |
2. 有关卓越课堂建设的研究 | 第15-19页 |
3.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9页 |
(三)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 学校改进 | 第19-20页 |
2. 卓越课堂建设 | 第20-21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2. 实践意义 | 第21页 |
(五) 研究内容概述 | 第21-23页 |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 第23-31页 |
(一) 研究设计 | 第23-29页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23页 |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5-29页 |
(二) 研究过程 | 第29-31页 |
1. 资料的收集 | 第29-30页 |
2. 资料的分析与成文 | 第30-31页 |
三、X小学以卓越课堂建设促进学校改进的探索 | 第31-61页 |
(一) 教师在卓越课堂建设中发展 | 第31-42页 |
1. 卓越课堂呼唤卓越教师 | 第31-35页 |
2. 卓越课堂打造卓越教师 | 第35-42页 |
(二) 学校文化在卓越课堂建设中扎根 | 第42-52页 |
1. 精神文化为学校改进引领方向 | 第43-47页 |
2. 制度文化为学校改进奠定基础 | 第47-49页 |
3. 物质文化为学校改进提供载体 | 第49-52页 |
(三) 学生在卓越课堂建设中成长 | 第52-61页 |
1. 卓越课堂教学目标 | 第52-53页 |
2. 卓越课堂学习方式 | 第53页 |
3. 卓越课堂师生关系 | 第53-55页 |
4. 卓越课堂管理形式 | 第55-58页 |
5. 卓越课堂教学评价 | 第58-61页 |
四、以卓越课堂建设促进学校改进的内在机制分析 | 第61-71页 |
(一) 学校内部能量的建构 | 第61-64页 |
1. 共享愿景的确定 | 第61-62页 |
2. 教学质量的提高 | 第62页 |
3. 校长领导力的建设 | 第62-63页 |
4. 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63-64页 |
5. 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 第64页 |
(二) 学校外部力量的支援 | 第64-71页 |
1. 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 第64-66页 |
2. 大学伙伴的指导 | 第66-68页 |
3. 社区、家长的合作 | 第68-71页 |
五、以卓越课堂建设促进学校改进的问题与对策 | 第71-77页 |
(一) 以卓越课堂建设促进学校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71-73页 |
1. 学校教育的“功利化”趋势 | 第71页 |
2. 部分教师参与性有待提高 | 第71-72页 |
3. 教育信息技术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 第72页 |
4. 与家长、社区合作单向化 | 第72-73页 |
5. 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 | 第73页 |
6. 与大学合作不紧密 | 第73页 |
(二) 相关对策建议 | 第73-77页 |
1. 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学校价值观 | 第73-74页 |
2. 建立学习型组织 | 第74页 |
3. 充分开发教育信息技术资源 | 第74-75页 |
4. 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合作 | 第75-76页 |
5. 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 | 第76页 |
6. 建立学校与政府、大学规范化合作机制 | 第76-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后记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