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乳液聚合技术发展简史和现状 | 第8页 |
·乳液聚合 | 第8-18页 |
·乳液聚合的特点 | 第9-10页 |
·乳液聚合的原理 | 第10-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4页 |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组成 | 第18-25页 |
·软、硬单体和功能性单体 | 第18-20页 |
·乳化剂 | 第20-22页 |
·引发剂 | 第22-23页 |
·交联剂 | 第23页 |
·链转移剂(分子质量调节剂) | 第23-24页 |
·PH 值调节剂和 PH 值缓冲剂 | 第24页 |
·胶体保护剂 | 第24页 |
·分散介质 | 第24-25页 |
·螯合剂 | 第25页 |
·交联剂的种类 | 第25-26页 |
·胺类 | 第25页 |
·环氧化合物类 | 第25-26页 |
·多氮杂环丙烷 | 第26页 |
·超支化聚合物 | 第26页 |
·其他类型交联剂 | 第26页 |
·交联剂在丙烯酸酯粘合剂的应用 | 第26-28页 |
·失逸性交联 | 第27页 |
·紫外和太阳光交联 | 第27页 |
·氧化交联 | 第27页 |
·螯合交联 | 第27-28页 |
·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的合成反应与工艺 | 第28-32页 |
·间歇乳液聚合法 | 第28-29页 |
·半连续乳液聚合法 | 第29-30页 |
·连续乳液聚合法 | 第30-31页 |
·预乳化工艺 | 第31页 |
·种子乳液聚合法 | 第31-32页 |
·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的相关性能 | 第32-33页 |
·单体转化率 | 第32页 |
·固含量(Solid content) | 第32页 |
·黏度(Viscosity) | 第32页 |
·玻璃化温度(Tg) | 第32页 |
·吸水率(Water absorption) | 第32页 |
·稳定性(Stability) | 第32-33页 |
·聚合物乳液的外观 | 第33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设想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无纺布用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34-44页 |
·前言 | 第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原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装置 | 第35-36页 |
·实验步骤 | 第36页 |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36-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功能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9页 |
·引发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红外 FTIR 图谱 | 第41-42页 |
·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热重分析(TG) | 第42-43页 |
·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扫描电镜(SEM) | 第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六甲氧基甲级三聚氰胺(HMMM)与丙烯酰胺粘合剂、乙二醇混合体系在无纺布上的性能研究 | 第44-56页 |
·前言 | 第44页 |
·实验 | 第44-47页 |
·药品及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步骤 | 第45-47页 |
·性能测试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烘烤时间对涂膜无纺布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HMMM 用量对涂膜无纺布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乙二醇用量对涂膜无纺布性能影响 | 第51-54页 |
·对甲苯磺酸(TSOH)对烘干温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或交流)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