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的重要意义 | 第8-9页 |
1.2.2 与西方合作组织发展比较的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3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3 主要创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农民合作组织的类型 | 第14-17页 |
2.1 由农村能人带动的合作组织 | 第14-15页 |
2.2 由龙头企业带动的合作组织 | 第15页 |
2.3 由基层党组织带动的合作组织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经验借鉴 | 第17-26页 |
3.1 国外合作组织发展的成功实践 | 第17-20页 |
3.1.1 欧洲模式的成功实践 | 第17-18页 |
3.1.2 美加模式的成功实践 | 第18页 |
3.1.3 日韩模式的成功实践 | 第18-20页 |
3.2 从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经验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 第20-21页 |
3.2.1 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 第20页 |
3.2.2 合作组织发展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循序渐进 | 第20-21页 |
3.2.3 合作组织要拥有群众基础,建设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 | 第21页 |
3.2.4 合作组织要培育特色品牌 | 第21页 |
3.3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借鉴 | 第21-26页 |
3.3.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3.3.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22-24页 |
3.3.3 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敦煌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 第26-31页 |
4.1 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4.2 敦煌市政府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 | 第27-29页 |
4.2.1 确保“2+1”帮扶模式全覆盖 | 第27-28页 |
4.2.2 做好技术指导跟踪服务 | 第28页 |
4.2.3 以督查考评为手段,促进组织平衡发展 | 第28-29页 |
4.3 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4.3.1 规模偏小 | 第29页 |
4.3.2 农民的合作素质普遍偏低 | 第29页 |
4.3.3 专业人才缺乏,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活力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 第29-30页 |
4.3.4 合作组织需要民主建设 | 第30页 |
4.3.5 合作组织知识普及不够 | 第30-31页 |
第五章 西北地区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31-37页 |
5.1 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5.1.1 农民顾虑多,合作意识淡漠 | 第31-32页 |
5.1.2 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 第32页 |
5.1.3 内部管理不健全 | 第32-33页 |
5.1.4 政府管理混乱 | 第33-34页 |
5.1.5 合作理论研究与教育相对滞后 | 第34-35页 |
5.2 解决困难的途径 | 第35-37页 |
5.2.1 加大推动力度,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 | 第35页 |
5.2.2 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 第35-36页 |
5.2.3 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 第36页 |
5.2.4 加强农技推广,增加效益 | 第36-37页 |
第六章 对西北地区合作组织发展的方向研究 | 第37-42页 |
6.1 坚持“三个原则” | 第37-38页 |
6.1.1 自愿的原则 | 第37页 |
6.1.2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 第37-38页 |
6.1.3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 第38页 |
6.2 发展方向 | 第38-42页 |
6.2.1 坚持因地制宜搞发展 | 第38-39页 |
6.2.2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发展合作组织 | 第39页 |
6.2.3 开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合作组织发展的途径和机制 | 第39-40页 |
6.2.4 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合作组织的发展 | 第40-41页 |
6.2.5 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全面提高合作组织的竞争能力 | 第41页 |
6.2.6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 第41-42页 |
6.2.7 巩固利益联结机制 | 第42页 |
第七章 研究前景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件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