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 研究背景第9-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3-15页
        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四)创新之处第15-16页
二、创新创业意识的相关概述第16-23页
    (一)创新创业的概述第16-17页
        1. 创新的内涵第16页
        2. 创业的内涵第16页
        3. 创新创业的内涵第16-17页
    (二)创新创业意识的概述第17-23页
        1. 创新创业意识的内涵第17-18页
        2. 创新创业意识的特征第18-19页
        3. 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第19-23页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第23-35页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目标第23-26页
        1.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意识培育的提前第23-24页
        2.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意识培育的关键第24-25页
        3.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是意识培育的应然第25-26页
    (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始终第26-29页
        1. 实践中积累的科学知识是意识培育的载体第27页
        2. 实践中养成的创造思维是意识培育的灵魂第27-28页
        3. 实践中发生的劳动实践是意识培育的途径第28-29页
    (三) 马克思主体性理论指导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发展第29-31页
        1. 明确人的主体性地位是意识培育的基础第30页
        2. 发展人的主体性意识是意识培育的重点第30-31页
        3. 提升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意识培育的升华第31页
    (四)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影响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导向第31-35页
        1. 培育创新创业意识的必要性根源于人性的制约性第32页
        2. 培育创新创业意识的规律性根源于人性的普遍性第32-33页
        3. 培育创新创业意识的有效性根源于人性的差异性第33-35页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现状分析第35-45页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总体态势第35-37页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在稳步提高第35-36页
        2. 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卓有成效第36页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在逐步形成第36-37页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中存在的不足第37-41页
        1. 创新创业意愿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矛盾第38-39页
        2. 创新创业兴趣与创新创业意志的矛盾第39-40页
        3. 创新创业机遇与创新创业挑战的矛盾第40-41页
        4. 社会价值需求与个人价值需求的矛盾第41页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薄弱的原因第41-45页
        1. 传统思想的禁锢第41-42页
        2. 应试教育的制约第42-43页
        3. 评价体系的缺失第43页
        4. 政策扶持的不足第43-45页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对策第45-57页
    (一)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目标,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45-48页
        1.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45-46页
        2. 浓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第46-47页
        3.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第47-48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导向,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氛围第48-50页
        1. 加强媒体舆论的宣传第48-49页
        2. 加大政府帮扶的力度第49-50页
        3. 加速社会生态的构建第50页
    (三)巩固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教育,转变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第50-53页
        1. 革新家庭传统教育理念第51页
        2. 激发自身创新创业激情第51-52页
        3. 丰富教育的内涵与方法第52-53页
    (四)注重马克思主体性理论指导,强化大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第53-57页
        1. 端正对创新创业的态度第53-54页
        2. 加深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第54页
        3. 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第54-57页
结论第57-59页
致谢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活动和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除草剂2甲4氯(MCPA)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引进桃新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物候期观察与果实品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