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

太阳能喷射与蒸发耦合制冷系统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1 课题来源第13页
        1.1.2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太阳能喷射制冷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第14-19页
        1.2.1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第14-15页
        1.2.2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发展的资源条件第15页
        1.2.3 太阳能喷射制冷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 蒸发冷却技术及其研究现状第19-23页
        1.3.1 蒸发冷却技术第19页
        1.3.2 蒸发冷却技术应用的资源条件第19-21页
        1.3.3 蒸发冷却空调及其研究现状第21-23页
    1.4 问题的提出第23页
        1.4.1 太阳能喷射制冷技术存在的问题第23页
        1.4.2 蒸发冷却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第23页
        1.4.3 太阳能喷射制冷技术与蒸发冷却技术的优势第23页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第23-25页
        1.5.1 本文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2 本文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太阳能喷射与蒸发耦合制冷系统的构建第25-33页
    2.1 太阳能喷射与蒸发耦合制冷系统构建第25-26页
    2.2 太阳能喷射与直接蒸发耦合制冷系统热力学分析第26-29页
    2.3 换热器的计算模型第29-31页
        2.3.1 蒸发器计算模型第29-30页
        2.3.2 冷凝器计算模型第30页
        2.3.3 发生器计算模型第30-31页
    2.4 太阳能集热器计算模型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喷射器的性能计算模型及实验验证第33-45页
    3.1 喷射器的性能计算模型第33-38页
        3.1.1 喷嘴喉部第33-34页
        3.1.2 喷嘴出口第34-35页
        3.1.3 空气动力学喉部第35-36页
        3.1.4 混合室第36-37页
        3.1.5 激波第37页
        3.1.6 扩压室第37页
        3.1.7 声速模型第37-38页
    3.2 性能计算模型的实验验证第38-42页
        3.2.1 实验喷射制冷系统设计第38-39页
        3.2.2 实验测试方案第39-40页
        3.2.3 实验数据第40-41页
        3.2.4 喷射器性能计算模型实验验证第41-42页
    3.3 实验结果分析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基于TRANSYS的太阳能喷射及蒸发冷却独立供冷的特性分析第45-57页
    4.1 供冷建筑概况第45-46页
    4.2 建筑能耗分析第46-49页
    4.3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供冷分析第49-52页
        4.3.1 喷射制冷设备参数的确定第49-50页
        4.3.2 集热面积、发生启动温度对水箱上层温度的影响第50-52页
    4.4 直接蒸发冷却系统供冷分析第52-55页
        4.4.1 湿球温度对直接蒸发冷却COPm的影响第52-53页
        4.4.2 湿球温度对直接蒸发冷却风量的影响第53-54页
        4.4.3 湿球温度对直接蒸发冷却制冷量的影响第54-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耦合系统供冷性能分析第57-71页
    5.1 太阳能喷射与直接蒸发耦合制冷系统控制策略第57-58页
    5.2 典型日建筑冷负荷和耦合系统性能分析第58-60页
    5.3 空调季耦合系统性能分析第60-62页
    5.4 耦合制冷系统气候适应性探究第62-69页
        5.4.1 模拟地点以及建筑概况第62-63页
        5.4.2 室外气象参数对系统运行影响第63-66页
        5.4.3 不同地区太阳能喷射-蒸发冷却耦合制冷系统运行状况对比第66-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72页
    6.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24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BRAF突变肽核酸钳制-PCR检测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