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基于力的抗震设计理论 | 第11-13页 |
1.3.1 基于力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1.3.2 我国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13页 |
1.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 第13-15页 |
1.4.1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 | 第13-14页 |
1.4.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14-15页 |
1.4.3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优点 | 第15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17-31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7-23页 |
2.2.1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17-20页 |
2.2.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水平加载模式 | 第20-22页 |
2.2.3 Pushover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22-23页 |
2.3 Pushover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 第23-25页 |
2.3.1 Pushover分析方法的优点 | 第23-24页 |
2.3.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缺点 | 第24-25页 |
2.4 常见的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25-31页 |
2.4.1 能力谱方法(CSM) | 第25-28页 |
2.4.2 等效位移系数法(NPS)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工程实例的弹性分析 | 第31-42页 |
3.1 PKPM程序简介 | 第31-32页 |
3.1.1 PMCAD计算软件 | 第31-32页 |
3.1.2 SATWE计算软件 | 第32页 |
3.2 工程实例 | 第32-35页 |
3.2.1 工程简介 | 第32-34页 |
3.2.2 结构参数 | 第34页 |
3.2.3 结构的规则性判断 | 第34-35页 |
3.3 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分析 | 第35-41页 |
3.3.1 周期比 | 第35-36页 |
3.3.2 位移比与层间位移角 | 第36-39页 |
3.3.3 刚度比 | 第39页 |
3.3.4 剪重比 | 第39-40页 |
3.3.5 刚重比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工程实例的Pushover分析 | 第42-69页 |
4.1 midas Building简介 | 第42-43页 |
4.2 弹塑性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4.3 塑性铰的设置 | 第43-45页 |
4.4 侧向加载模式和pushover工况 | 第45-46页 |
4.4.1 侧向加载模式 | 第45-46页 |
4.4.2 荷载工况 | 第46页 |
4.5 Pushover计算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46-67页 |
4.5.1 X正方向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46-52页 |
4.5.2 Y正方向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52-57页 |
4.5.3 X负方向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57-62页 |
4.5.4 Y负方向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62-67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5.2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