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论文

五沟煤矿1019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1.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1.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8-19页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2.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第19页
    1.3 研究内容和范围第19-20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1019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第22-35页
    2.1 1019 工作面开采概况第22页
    2.2 1019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查第22-31页
        2.2.1 地面探查第22-23页
        2.2.2 井下仰上钻孔探查第23页
        2.2.3 井下顶板瞬变电磁探测第23-26页
        2.2.4 并行电法探查成果分析第26-31页
    2.3 工作面地质条件第31页
        2.3.1 地层第31页
        2.3.2 褶曲第31页
        2.3.3 断层第31页
    2.4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第31-34页
        2.4.1 含水层第31-33页
        2.4.2 断层含、导水性第33页
        2.4.3 穿刺构造第33-34页
        2.4.5 工作面充水特点第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1019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第35-48页
    3.1 煤层顶、底板岩性分析第35-37页
        3.1.1 顶、底板岩性组成特征第35-37页
        3.1.2 10 煤层距基岩面间距第37页
        3.1.3 10 煤层距一灰间距第37页
    3.2 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特征第37-45页
        3.2.1 物理力学指标第37页
        3.2.2 岩石质量指标第37-38页
        3.2.3 岩石矿物微观分析第38-45页
    3.3 工程地质岩组特征研究第45页
    3.4 顶、底板岩体结构特征第45-47页
        3.4.1 顶板岩体结构特征第45-46页
        3.4.2 底板岩体结构特征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开采推进过程围岩变化规律的FLAC3D模拟第48-68页
    4.1 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的概述第48-50页
        4.1.1 FLAC3D的简介第48页
        4.1.2 FLAC3D的优缺点第48-49页
        4.1.3 FLAC3D的求解流程第49-50页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50-66页
        4.2.1 数值模拟模型第50-53页
        4.2.2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第53-66页
    4.3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1019工作面水患分析第68-73页
    5.1 含水层水第68-71页
        5.1.1 新生界四含水第68-70页
        5.1.2 10 煤顶板砂岩裂隙水第70-71页
        5.1.3 10 煤底板太灰水第71页
    5.2 工作面内断层对工作面开采影响第71页
    5.3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1019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评价第73-83页
    6.1 “四含”水害评价第73-76页
        6.1.1 水体采动等级第73页
        6.1.2 防砂安全煤岩柱高度计算第73-75页
        6.1.3 10 煤开采“四含”突水危险性评价第75-76页
    6.2 10 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第76页
    6.3 1019 工作面太灰突水危险性评价第76-81页
        6.3.1 工作面突水危险性预测研究第77页
        6.3.2 1019 工作面开采太灰突水危险性评价第77-81页
    6.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第83-86页
    7.1 结论第83-85页
    7.2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致谢第89-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策略选择和融合的本体匹配方法
下一篇:基于多标签学习框架的微博文本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