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流域水化学特征研究 | 第13-15页 |
1.2.1 水化学定义 | 第13-14页 |
1.2.2 水化学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西江流域水化学研究 | 第15页 |
1.3 河流重金属污染研究 | 第15-19页 |
1.3.1 重金属的性质 | 第15-16页 |
1.3.2 河流中重金属的来源 | 第16-17页 |
1.3.3 河流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 第17页 |
1.3.4 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5 西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 | 第18-19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方法 | 第21-33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2页 |
2.2 采样布点 | 第22-24页 |
2.3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24页 |
2.4 样品的测定 | 第24-26页 |
2.4.1 水样的测定 | 第24-25页 |
2.4.2 沉积物样品的测定 | 第25页 |
2.4.3 质量控制分析 | 第25-26页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5.1 相关性分析 | 第26页 |
2.5.2 聚类分析 | 第26-27页 |
2.5.3 主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2.5.4 Box-plot图 | 第28页 |
2.6 风险评价方法 | 第28-33页 |
2.6.1 水体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28-30页 |
2.6.2 地累积指数 | 第30-31页 |
2.6.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龙江-柳江-西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 第33-44页 |
3.1 水体基本化学组成 | 第33-35页 |
3.2 水体主要阴阳离子组成和来源 | 第35-39页 |
3.2.1 主要阴阳离子组成特征 | 第35-37页 |
3.2.2 主要阴阳离子的来源 | 第37-39页 |
3.3 水化学的岩石风化控制 | 第39-43页 |
3.3.1 水化学组成的岩石端元控制分析 | 第39-41页 |
3.3.2 共同参与碳酸盐岩的风化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龙江-柳江-西江流域表层水体重金属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 第44-54页 |
4.1 水体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 第44-46页 |
4.2 水体重金属含量的比较 | 第46-47页 |
4.3 水体重金属来源分析 | 第47-49页 |
4.4 水体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49-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龙江-柳江-西江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分布、来源分析与污染评价 | 第54-69页 |
5.1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 | 第54-57页 |
5.2 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分析 | 第57-64页 |
5.2.1 聚类分析 | 第57-59页 |
5.2.2 相关性分析 | 第59-60页 |
5.2.3 主成分分析 | 第60-64页 |
5.3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64-67页 |
5.3.1 地累积指数法 | 第64-66页 |
5.3.2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