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8-16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研究背景第8-9页
        2、研究意义第9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9-14页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9-13页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4页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14-16页
        1、研究思路第14页
        2、研究方法第14-15页
        3、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相关理论概述第16-29页
    第一节 友善价值观的历史梳理第16-20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善价值观第16-17页
        二、国外优秀文化中的友善价值观第17-18页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友善价值观第18-19页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价值观第19-20页
    第二节 友善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第20-26页
        一、社会维度的友善价值观第20-22页
        二、自然维度的友善价值观第22-24页
        三、人际维度的友善价值观第24-26页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第26-29页
        一、培养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客观要求第26-27页
        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第27页
        三、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客观要求第27-28页
        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客观要求第28-29页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第29-42页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现状调查第29-32页
        一、调查宗旨和目的第29-30页
        二、问卷设计与发放第30页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第30-32页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缺失的主要表现第32-36页
        一、社会责任淡薄第33页
        二、环保意识不强第33-34页
        三、人际关系冷漠第34-35页
        四、言行举止失范第35-36页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缺失的成因分析第36-42页
        一、社会影响不良第36-37页
        二、学校教育不力第37-39页
        三、家庭引导不当第39-40页
        四、自律意识不强第40-42页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主要路径第42-52页
    第一节 充分发挥社会的引导功能第42-44页
        一、注重舆论引领第42-43页
        二、净化社会环境第43-44页
        三、加强网络管理第44页
    第二节 切实增强学校的培育功能第44-47页
        一、立足课堂教学灌输第45页
        二、重视校园文化熏陶第45-46页
        三、利用实践活动体验第46-47页
    第三节 努力提升家庭的影响功能第47-48页
        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第47页
        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第47-48页
        三、发挥家长榜样作用第48页
    第四节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功能第48-52页
        一、转变自我认识第49页
        二、加强自身修养第49-50页
        三、提高自我能力第50-52页
结束语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7-58页
附录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下一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