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符号说明 | 第5-9页 |
第—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2 紫云英苷的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3 紫云英苷合成途径关键酶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9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17-1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8-26页 |
2.3.1 紫云英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 | 第18-21页 |
2.3.2 紫云英苷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21-23页 |
2.3.3 融合蛋白的酶活性检测及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3-26页 |
2.4 紫云英苷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第26-27页 |
2.4.1 利用柚皮素和糖原体外合成紫云英苷 | 第26-27页 |
2.4.2 合成体系的优化 | 第27页 |
2.5 紫云英苷的抗氧化活性检测 | 第27-29页 |
2.5.1 紫云英苷的分离 | 第27页 |
2.5.2 HPLC-MS定性分析 | 第27页 |
2.5.3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检测 | 第27-28页 |
2.5.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检测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49页 |
3.1 紫云英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 | 第29-35页 |
3.1.1 gp基因的克隆 | 第29-30页 |
3.1.2 galU基因的克隆 | 第30-31页 |
3.1.3 f3h基因的克隆 | 第31-32页 |
3.1.4 fls1基因的克隆 | 第32-33页 |
3.1.5 ugt78k2基因的克隆 | 第33-34页 |
3.1.6 f3h基因的克隆 | 第34-35页 |
3.2 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5-38页 |
3.2.1 GP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5-36页 |
3.2.2 GalU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6页 |
3.2.3 F3H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6页 |
3.2.4 FLS1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6-37页 |
3.2.5 UGT78K2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7-38页 |
3.2.6 F3H(Gm)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8页 |
3.3 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38-39页 |
3.4 融合蛋白的酶活性检测 | 第39-44页 |
3.4.1 GP融合蛋白葡萄糖磷酸化酶活性的检测 | 第39-40页 |
3.4.2 GalU融合蛋白UTP葡萄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活性的检测 | 第40-41页 |
3.4.3 F3H融合蛋白黄烷酮3-羟化酶活性的检测 | 第41-42页 |
3.4.4 FLS1融合蛋白黄酮醇合酶活性的检测 | 第42-43页 |
3.4.5 UGT78K2融合蛋白山奈酚3-O-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的检测 | 第43-44页 |
3.5 紫云英苷酶法合成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第44-47页 |
3.5.1 紫云英苷酶法合成体系的建立 | 第44-45页 |
3.5.2 紫云英苷酶法合成体系的优化 | 第45-46页 |
3.5.3 紫云英苷的分离纯化 | 第46-47页 |
3.6 紫云英苷抗氧化活性的检测 | 第47-49页 |
3.6.1 紫云英苷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47-48页 |
3.6.2 紫云英苷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9-52页 |
4.1 讨论 | 第49-50页 |
4.2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