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人造石油论文--从其他原料提取石油论文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及其改进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生物柴油概述第12页
        1.1.1 生物柴油简介第12页
        1.1.2 生物柴油的生产第12页
        1.1.3 生物柴油的保存第12页
    1.2 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第12-13页
    1.3 生物柴油的国内外生产应用第13页
        1.3.1 国内第13页
        1.3.2 国外第13页
    1.4 生物柴油的优点与缺点第13-14页
    1.5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1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指标第14页
        1.5.2 生物柴油可能的结晶机理第14页
        1.5.3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改进方法第14页
        1.5.4 生物柴油结晶及降凝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6 本课题研究思路第15-17页
        1.6.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6.2 课题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生物柴油的制备第17-29页
    2.1 前言第17页
    2.2 实验部分第17-21页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17-18页
        2.2.2 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第18-19页
        2.2.3 油品成分及性能测试第19-21页
            2.2.3.1 油品成分分析第19-20页
            2.2.3.2 油品性能测试第20-21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21-28页
        2.3.1 反应参数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第21-24页
        2.3.2 生物柴油成分及含量第24-26页
        2.3.3 生物柴油油品性能测试第26-28页
            2.3.3.1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测试第26-27页
            2.3.3.2 生物柴油其它性能测试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脂肪酸酯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影响研究第29-41页
    3.1 前言第29页
    3.2 实验内容第29-32页
        3.2.1 实验所需的材料及仪器第29-30页
        3.2.2 花生油生物柴油和菜籽油生物柴油成分对比第30-31页
        3.2.3 两种生物柴油中脂肪酸酯的分类依据第31页
        3.2.4 两种生物柴油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31-32页
        3.2.5 生物柴油结晶机理探究第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3.3.1 不同脂肪酸酯对花生/菜籽油生物柴油冷滤点.(CFPP)的影响第32-35页
            3.3.1.1 饱和条件下链长对生物柴油冷滤点的影响第32-33页
            3.3.1.2 不饱和条件下链长对生物柴油冷滤点的影响第33-34页
            3.3.1.3 不饱和度对生物柴油冷滤点的影响第34页
            3.3.1.4 不同醇链对生物柴油冷滤点的影响第34-35页
        3.3.2 不同脂肪酸酯对花生/菜籽油生物柴油倾点(PP)以及浊点(CP)的影响第35-37页
        3.3.3 生物柴油结晶机理探究第37-40页
            3.3.3.1 脂肪酸酯的分子结构第37页
            3.3.3.2 不同脂肪酸酯的分子机构第37-38页
            3.3.3.3 加入不同脂肪酸酯在10℃和-10℃下生物柴油结晶的偏光显微表征第38-39页
            3.3.3.4 脂肪酸酯可能的低温结晶过程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支链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制备方法的改善第41-54页
    4.1 前言第41页
    4.2 实验内容第41-44页
        4.2.1 实验所需的材料及仪器第41-42页
        4.2.2 酯交换制备支链生物柴油第42-43页
        4.2.3 油品成分及性能测试第43-44页
            4.2.3.1 油品成分分析第43页
            4.2.3.2 油品性能测试第43-44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44-53页
        4.3.1 反应参数对支链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第44-46页
        4.3.2 支链生物柴油成分及含量第46-47页
        4.3.3 甲醇掺混法和溶剂稀释法第47-53页
            4.3.3.1 甲醇掺混法改善支链醇的制备第47-49页
            4.3.3.2 溶剂稀释法改善支链醇的制备第49-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全文总结第54-55页
    5.2 本文特色及创新第55页
    5.3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多巴胺、尿酸和亚硝酸根离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一篇:亲水性聚合物和碳纳米材料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