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 第8-17页 |
1.1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 第8页 |
1.2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客体 | 第8-9页 |
1.2.1 集资诈骗罪侵犯的主要客体: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 第8-9页 |
1.2.2 集资诈骗罪侵犯的次要客体:公私财产所有权 | 第9页 |
1.3 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 第9-13页 |
1.3.1 集资诈骗罪能否由间接故意构成 | 第9-10页 |
1.3.2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第10-13页 |
1.4 集资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 第13-17页 |
1.4.1 “诈骗方法” | 第13页 |
1.4.2 非法集资行为中“非法性含义”及“社会公众”的界定 | 第13-15页 |
1.4.3 “犯罪数额” | 第15-17页 |
2.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形态 | 第17-23页 |
2.1 集资诈骗罪的阶段形态 | 第17-18页 |
2.1.1 集资诈骗罪的预备和中止 | 第17页 |
2.1.2 集资诈骗罪的未遂形态 | 第17-18页 |
2.2 集资诈骗罪的共犯形态 | 第18-19页 |
2.2.1 共同犯罪中共犯的责任承担 | 第18-19页 |
2.2.2 共同犯罪中的“代理人” | 第19页 |
2.3 集资诈骗罪的罪数形态 | 第19-23页 |
2.3.1 法条竞合时的处理 | 第19-20页 |
2.3.2 牵连犯关系的处理 | 第20页 |
2.3.3 想象竞合时的处理 | 第20-23页 |
3. 集资诈骗罪的刑罚完善 | 第23-29页 |
3.1 增设并完善集资诈骗罪的资格刑 | 第23-24页 |
3.2 将被害人过错引入量刑情节 | 第24-27页 |
3.2.1 集资诈骗罪中被害人过错的概念和表现 | 第24-25页 |
3.2.2 被害人过错影响刑罚适用的现状 | 第25-26页 |
3.2.3 被害人过错对集资诈骗罪刑罚适用影响的建议 | 第26-27页 |
3.3 改变“唯数额论”的一元量刑模式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