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页 |
1.4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4.1 后勤 | 第12-13页 |
1.4.2 后勤服务社会化 | 第13页 |
1.5 我国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5.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5.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5.3 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页 |
2.2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国内外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 | 第19-28页 |
3.1 国外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概述 | 第19-22页 |
3.1.1. 美国、英国学校后勤社会化特点 | 第19页 |
3.1.2 德国、法国学校后勤社会化特点 | 第19-20页 |
3.1.3 日本学校后勤社会化特点 | 第20页 |
3.1.4 国外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20-22页 |
3.2 我国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概述及其运作模式 | 第22-26页 |
3.2.1 我国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3.2.2 我国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进程 | 第23-24页 |
3.2.3 我国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 | 第24-26页 |
3.3 国内外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比较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南宁市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主要运作模式及运行状况 | 第28-36页 |
4.1 运作模式 | 第28-32页 |
4.1.1 纯公益性项目的社会化运作模式 | 第28-30页 |
4.1.2 半公益性的后勤服务项目的运作模式 | 第30-31页 |
4.1.3 经营性的后勤服务项目的运作模式 | 第31-32页 |
4.2 南宁市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的特点 | 第32页 |
4.3 南宁市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运作状况 | 第32-36页 |
4.3.1 纯公益性的后勤服务社会化 | 第32-33页 |
4.3.2 半公益性的后勤服务社会化 | 第33-34页 |
4.3.3 经营性的后勤服务社会化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南宁市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36-41页 |
5.1 政府职能错位 | 第36-37页 |
5.1.1 政府缺位 | 第36-37页 |
5.1.2. 政府越位 | 第37页 |
5.2 后勤实体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 第37-40页 |
5.2.1 后勤实体与政府相关部门存在权利与责任不清的情况 | 第37-38页 |
5.2.2 后勤实体总体管理水平低,缺乏科学性,综合竞争实力差 | 第38-39页 |
5.2.3 缺乏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 第39页 |
5.2.4 缺乏有效、科学的监督机制 | 第39-40页 |
5.3 学校消极以待 | 第40页 |
5.4 行业缺乏自律 | 第40-41页 |
第六章 完善南宁市中小学后勤社会化运作模式的对策 | 第41-48页 |
6.1 完善南宁市后勤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的理论构想 | 第41-42页 |
6.1.1 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 | 第41页 |
6.1.2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分离,实现分权管理 | 第41页 |
6.1.3 引入竞争机制 | 第41页 |
6.1.4 以产出为导向的管理 | 第41-42页 |
6.2 完善南宁市中小学后勤社会化运作模式的对策思路 | 第42-48页 |
6.2.1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2-43页 |
6.2.2 引导学校提高认识,加快校内人事改革 | 第43-44页 |
6.2.3 提高后勤实体管理水平,提高后勤实体综合竞争力 | 第44-46页 |
6.2.4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