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水资源现状 | 第14页 |
1.2 混凝机理及混凝剂简介 | 第14-19页 |
1.2.1 混凝机理 | 第14-17页 |
1.2.2 混凝剂简介 | 第17-19页 |
1.3 絮体形态学 | 第19-21页 |
1.3.1 絮体分形理论简介 | 第19-20页 |
1.3.2 絮体分形理论在混凝过程中的运用 | 第20-21页 |
1.4 污泥回流工艺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5 课题来源、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1.5.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3-24页 |
1.5.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5-31页 |
2.1 试验材料和试验装置 | 第25-28页 |
2.1.1 水样及药剂配置 | 第25页 |
2.1.2 聚合氯化铝的制备及其形态测定 | 第25-27页 |
2.1.3 试验装置及运行参数 | 第27-28页 |
2.2 试验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2.2.1 水质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2.2.2 絮体形态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第3章 常规工艺处理低浊微污染水研究 | 第31-38页 |
3.1 铝系、铁系混凝剂混凝效果对比 | 第31-34页 |
3.1.1 出水浊度与絮体Zeta电位 | 第31-33页 |
3.1.2 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33-34页 |
3.2 粉末活性炭(PAC)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1 对出水浊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PAM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1 对出水浊度的影响 | 第36页 |
3.3.2 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污泥回流强化低浊微污染水混凝效果及作用机制试验研究 | 第38-64页 |
4.1 聚合氯化铝水解过程中的形态研究 | 第38-42页 |
4.1.1 不同投加量下聚合氯化铝形态分布 | 第39-40页 |
4.1.2 不同p H下聚合氯化铝水解形态分布 | 第40-42页 |
4.2 不同碱化度聚合氯化铝污泥回流效果对比 | 第42-48页 |
4.2.1 不同投加量下絮体Zeta电位及出水p H | 第42-44页 |
4.2.2 不同投加量下浊度的去除效果 | 第44-45页 |
4.2.3 不同投加量下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45-48页 |
4.3 不同p H原水下聚合氯化铝污泥回流效果 | 第48-54页 |
4.3.1 絮体的Zeta电位 | 第48-50页 |
4.3.2 浊度的去除效果 | 第50-51页 |
4.3.3 有机物去除的效果 | 第51-53页 |
4.3.4 出水溶解性残余铝含量 | 第53-54页 |
4.4 铁系混凝剂的污泥回流效果 | 第54-56页 |
4.4.1 不同投加量下絮体的Zeta | 第54页 |
4.4.2 不同投加量下浊度的去除效果 | 第54-55页 |
4.4.3 不同投加量下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55-56页 |
4.5 单因素对污泥回流效果的影响 | 第56-61页 |
4.5.1 浊度对污泥回流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2 有机物对污泥回流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3 污泥回流位置对污泥回流效果 | 第58-59页 |
4.5.4 污泥回流比对污泥回流效果的影响 | 第59-61页 |
4.6 污泥回流工艺机理探讨 | 第61-63页 |
4.6.1 污泥回流混凝机理 | 第61-62页 |
4.6.2 污泥回流混凝动力学 | 第62-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污泥回流絮体形态学研究 | 第64-76页 |
5.1 聚合氯化铝水解形态对絮体的影响研究 | 第64-68页 |
5.1.1 对絮体形成的影响 | 第64-66页 |
5.1.2 对絮体强度及恢复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5.2 铝盐污泥回流对絮体的影响 | 第68-73页 |
5.2.1 对絮体形成及破碎后再絮凝的影响 | 第68-71页 |
5.2.2 对絮体强度及恢复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5.2.3 对不同混凝剂机理下絮体分形维数 | 第72-73页 |
5.3 铁系污泥回流对絮体的影响 | 第73-75页 |
5.3.1 对絮体破碎再絮凝能力影响 | 第73-74页 |
5.3.2 对絮体强度及恢复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