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胸腺嘧啶配位作用的汞(Ⅱ)生物传感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5页
    1.1 汞第9-10页
    1.2 汞(Ⅱ)传感器研究进展第10-30页
        1.2.1 比色传感器第10-16页
        1.2.2 荧光传感器第16-22页
        1.2.3 电化学传感器第22-26页
        1.2.4 基于胸腺嘧啶-汞(Ⅱ)-胸腺嘧啶的汞(Ⅱ)传感器第26-30页
    1.3 汞(Ⅱ)传感器中的信号放大技术第30-34页
        1.3.1 基于生物酶的信号放大技术第30-31页
        1.3.2 基于纳米材料的信号放大技术第31-32页
        1.3.3 基于杂交链式反应的信号放大技术第32-33页
        1.3.4 基于滚环扩增技术的信号放大技术第33-34页
    1.4 论文选题的依据、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4-35页
第二章 基于表面引发酶促聚合的电化学汞(Ⅱ)传感器第35-47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实验部分第36-38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36页
        2.2.2 链霉亲和素功能化的银纳米颗粒第36-37页
        2.2.3 构建生物传感器第37-38页
        2.2.4 电化学检测第3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8-45页
        2.3.1 链霉亲和素功能化的银纳米颗粒和生物传感器的表征第38-39页
        2.3.2 工作机理第39-40页
        2.3.3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40-41页
        2.3.4 分析性能第41-43页
        2.3.5 选择性检测第43-44页
        2.3.6 实际应用第44-45页
    2.4 本章小节第45-47页
第三章 基于DNA功能化的金纳米棒有序组装的汞(Ⅱ)传感器第47-55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实验部分第48-50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48页
        3.2.2 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第48-49页
        3.2.3 构建金纳米棒传感器第49页
        3.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第49-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54页
        3.3.1 表征金纳米棒第50页
        3.3.2 金纳米棒的有序组装第50-51页
        3.3.3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51页
        3.3.4 分析性能第51-54页
        3.3.5 选择性检测第54页
    3.4 本章小节第54-55页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9页
致谢第69-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刚性邻香兰素类配体及柔性席夫碱的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下一篇:考虑结构特征的输气管道GIC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