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各种类型锅炉论文--燃煤锅炉论文

高挥发分固体燃料循环流化床内流动及热解特性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高挥发分固体燃料流化床拔头技术第15-17页
    1.3 高挥发分固体燃料热解特性第17-21页
        1.3.1 低阶煤热解第17-18页
        1.3.2 低阶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第18-19页
        1.3.3 煤热解动力学第19-21页
    1.4 气固两相流动的CFD模拟第21-26页
        1.4.1 双流体模型第21-22页
        1.4.2 相间曳力模型第22-25页
        1.4.3 非球形颗粒的数值模拟第25-26页
    1.5 循环流化床内流动和反应的CFD模拟第26-27页
    1.6 文献总结与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7-30页
        1.6.1 文献小结第27-28页
        1.6.2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低阶煤与生物质热解特性第30-42页
    2.1 实验部分第30-32页
        2.1.1 实验样品第30-31页
        2.1.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2.2 单一燃料热解特性第32-36页
        2.2.1 热解过程分析第32-33页
        2.2.2 热解产物析出特性第33-35页
        2.2.3 升温速率的影响第35-36页
    2.3 两种燃料共热解特性第36-39页
        2.3.1 掺混比的影响第36-37页
        2.3.2 共热解过程协同效应探讨第37-39页
    2.4 热解动力学特性第39-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颗粒数字化与格子BOLTZMANN方法耦合的相间曳力模拟第42-62页
    3.1 数值模拟方法第42-47页
        3.1.1 颗粒的数字化第42页
        3.1.2 格子Boltzmann基本方程第42-43页
        3.1.3 空间离散化和松弛过程第43-45页
        3.1.4 亚格子湍流模型第45-46页
        3.1.5 流体与颗粒间边界耦合第46-47页
    3.2 单颗粒绕流特性第47-55页
        3.2.1 单颗粒曳力系数第47-49页
        3.2.2 绕流计算域第49页
        3.2.3 球形颗粒绕流特性第49-52页
        3.2.4 非球形颗粒绕流特性第52-55页
    3.3 颗粒群绕流特性第55-61页
        3.3.1 无量纲曳力的定义第55-56页
        3.3.2 颗粒分辨率的影响第56-58页
        3.3.3 颗粒群的曳力特征第58-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曳力对流化床内气固流动CFD模拟的影响第62-75页
    4.1 实验部分第62-63页
    4.2 数学模型第63-64页
    4.3 三种典型曳力模型第64-66页
        4.3.1 经验曳力模型第64页
        4.3.2 直接数值模拟曳力模型第64-65页
        4.3.3 结构系数曳力模型第65-66页
    4.4 模拟结果与讨论第66-73页
        4.4.1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66-68页
        4.4.2 床层压降分布第68-69页
        4.4.3 颗粒体积分数第69-71页
        4.4.4 颗粒轴向速度第71-72页
        4.4.5 颗粒质量流量第72-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与热解的数值模拟第75-97页
    5.1 模型描述第75-76页
    5.2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76-77页
    5.3 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第77-78页
    5.4 循环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第78-85页
        5.4.1 循环流化床内瞬时流动特性第78-79页
        5.4.2 提升管内流动特性第79-82页
        5.4.3 鼓泡床内流动特性第82-85页
    5.5 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特性第85-90页
        5.5.1 模拟工况第85-86页
        5.5.2 系统压力平衡分析第86-87页
        5.5.3 颗粒直径对循环流率的影响第87-88页
        5.5.4 颗粒藏量对循环流率的影响第88-89页
        5.5.5 操作气速对循环流率的影响第89-90页
    5.6 流化床内低阶煤热解过程的CFD数学模型第90-93页
        5.6.1 控制方程第90-91页
        5.6.2 本构方程第91-92页
        5.6.3 热解集总动力学模型第92-93页
    5.7 流化床内低阶煤的热解特性第93-96页
        5.7.1 模拟对象第93-94页
        5.7.2 模拟结果与讨论第94-96页
    5.8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7-100页
    6.1 结论第97-98页
    6.2 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13-1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校园一卡通数据挖掘的学校食堂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自适应模糊方法的电站锅炉燃烧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