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产业升级的内涵及技术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第二章 服装产业升级的相关研究 | 第12-18页 |
2.1 产业升级的提出及主要观点 | 第12-13页 |
2.2 国外服装产业升级的效果评述 | 第13-15页 |
2.3 国内服装产业升级的初步尝试 | 第15-16页 |
2.4 国内外产业升级的对比分析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服装制造业技术能力研究 | 第18-32页 |
3.1 服装设备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18-20页 |
3.1.1 概况 | 第18页 |
3.1.2 标志性设备及其特点与应用 | 第18-20页 |
3.2 我国服装制造业技术水平分析 | 第20-22页 |
3.2.1 现状概述 | 第20-21页 |
3.2.2 决定技术水平的原因 | 第21-22页 |
3.3 基于产业升级的国内设备开发现状 | 第22-26页 |
3.3.1 基于工业4.0的开发理念及现状 | 第22-23页 |
3.3.2 标志性产品的应用情况及效应 | 第23-24页 |
3.3.3 设备升级及其影响 | 第24-26页 |
3.4 柔性材料加工在智能化生产模式中的实现 | 第26-32页 |
3.4.1 智能化的制约因素 | 第26-27页 |
3.4.2 解决方案 | 第27-28页 |
3.4.3 现状及应用 | 第28-32页 |
第四章 基于消费升级预期的服装产业升级 | 第32-40页 |
4.1 服装消费升级预期 | 第32-34页 |
4.1.1 社会环境对消费升级的推动 | 第32-33页 |
4.1.2 消费升级的具体体现 | 第33页 |
4.1.3 小结 | 第33-34页 |
4.2 制造业对消费升级的支撑 | 第34-36页 |
4.3 技术升级的提出 | 第36-40页 |
4.3.1 技术升级的概念与内涵 | 第36-37页 |
4.3.2 技术升级的重要体现——柔性生产线 | 第37-38页 |
4.3.3 现实意义与可行性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设备能力规划及产品品质评价标准 | 第40-48页 |
5.1 支持柔性生产线的设备能力规划 | 第40-43页 |
5.1.1 设备能力测评模型的建立 | 第40-42页 |
5.1.2 技术升级的能力预测 | 第42-43页 |
5.2 体现产业升级的产品品质评价标准 | 第43-48页 |
5.2.1 产品品质新标准 | 第43-44页 |
5.2.2 技术升级的实现手段 | 第44-48页 |
第六章 对服装产业升级内涵及技术特征的总结 | 第48-54页 |
6.1 内涵式发展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 第48-49页 |
6.1.1 新经济模式的引领作用 | 第48页 |
6.1.2 产业升级的战略目标 | 第48-49页 |
6.1.3 行业生产水平与市场发展的现实要求 | 第49页 |
6.2 从服装生产技术特点看技术升级的实现 | 第49-51页 |
6.2.1 质量体系的要求 | 第49-50页 |
6.2.2 产品结构的要求 | 第50页 |
6.2.3 自动化程度 | 第50-51页 |
6.3 技术升级及其特征 | 第51-54页 |
6.3.1 生产线创新模式 | 第51页 |
6.3.2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51-52页 |
6.3.3 柔性生产线的匹配要点 | 第52页 |
6.3.4 效应分析 | 第52-54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4-56页 |
7.1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5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