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情绪与情感论文

沉思水平对亲密关系中内隐情绪调节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9-10页
2 文献综述第10-25页
    2.1 内隐情绪调节第10-18页
        2.1.1 内隐情绪调节的定义第10-11页
        2.1.2 内隐情绪调节的特点第11-12页
        2.1.3 内隐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2.1.4 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机制第13-14页
        2.1.5 亲密关系中的情绪调节第14-18页
    2.2 沉思第18-23页
        2.2.1 沉思的定义与功能第18-20页
        2.2.2 沉思的测评第20-21页
        2.2.3 沉思与亲密关系的相关研究第21-23页
        2.2.4 沉思与内隐情绪调节第23页
    2.3 亲密关系威胁第23-25页
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第25-27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25-26页
    3.2 研究设计第26-27页
4 实验1 在不同条件下沉思水平对亲密关系中内隐情绪调节的影响第27-38页
    4.1 实验1a 外显实验处理下沉思水平对内隐情绪调节的影响第27-32页
        4.1.1 实验目的第27-28页
        4.1.2 实验假设第28页
        4.1.3 实验设计第28页
        4.1.4 实验方法第28-30页
        4.1.5 实验结果第30-32页
        4.1.6 讨论第32页
    4.2 实验1b 内隐实验处理下沉思水平对内隐情绪调节的影响第32-37页
        4.2.1 问题提出第32-33页
        4.2.2 实验假设第33页
        4.2.3 实验设计第33页
        4.2.4 实验方法第33-34页
        4.2.5 实验结果第34-36页
        4.2.6 讨论第36-37页
    4.3 实验1 讨论第37-38页
5 实验2 不同沉思水平下的自动反向调节第38-43页
    5.1 问题提出第38页
    5.2 实验假设第38页
    5.3 实验设计第38-39页
    5.4 实验方法第39-40页
    5.5 实验结果第40-42页
        5.5.1 实验2a:控制情境下的内隐情绪调节第40-41页
        5.5.2 实验2b:亲密关系威胁情境下的内隐情绪调节第41-42页
        5.5.3 实验2c:亲密关系积极情境下的内隐情绪调节第42页
    5.6 讨论第42-43页
6 总讨论第43-44页
7 结论第44-45页
8 不足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8页
附录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DS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国家自豪对大学生国际援助意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