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碳纳米颗粒微膜孔隙率估计:基于溶质运输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 1.1.1 肾衰竭与血液透析 | 第10-11页 |
| 1.1.2 血液透析核心—半透膜 | 第11-12页 |
| 1.1.3 血液透析系统的微型化 | 第12-14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2.1 微流控制膜技术 | 第14-16页 |
| 1.2.2 微流控制膜材料—壳聚糖 | 第16-17页 |
| 1.2.3 微膜性能关键参数—孔隙率 | 第17-18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3.2 文章结构 | 第19-20页 |
| 第2章 基于微流控技术界面膜的形成 | 第20-36页 |
| 2.1 H-型微通道制作 | 第20-28页 |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2.1.2 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 | 第20-28页 |
| 2.2 壳聚糖-碳纳米颗粒界面膜形成 | 第28-31页 |
| 2.2.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2.2.2 配制溶液 | 第28-30页 |
| 2.2.3 成膜方法 | 第30-31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 2.3.1 界面膜的形成 | 第31-32页 |
| 2.3.2 界面膜的厚度分析 | 第32-34页 |
| 2.3.3 成膜时间对平均厚度的影响 | 第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界面膜孔隙率估计的传质模型 | 第36-42页 |
| 3.1 几何模型描述 | 第36-37页 |
| 3.2 传质方程 | 第37-39页 |
| 3.2.1 速度方程 | 第37-38页 |
| 3.2.2 浓度方程 | 第38-39页 |
| 3.2.3 边界条件 | 第39页 |
| 3.3 数值方法 | 第39-40页 |
| 3.3.1 参数设置 | 第39页 |
| 3.3.2 模拟策略 | 第39-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孔隙率研究 | 第42-52页 |
| 4.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 4.2 实验方法 | 第42-46页 |
| 4.2.1 荧光素应用分析实验 | 第42-43页 |
| 4.2.2 尿素微透析实验 | 第43-45页 |
| 4.2.3 肌酐微透析实验 | 第45-46页 |
| 4.3 孔隙率估计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 4.3.1 荧光素对溶质浓度测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3.2 孔隙率分布参数估计过程 | 第47-48页 |
| 4.3.3 孔隙率分布参数及平均孔隙率 | 第48-49页 |
| 4.3.4 界面膜孔隙率验证 | 第49-5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6页 |
| 5.1 总结 | 第52-53页 |
| 5.2 展望 | 第53-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在读时期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