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0.2.1 OFDI与技术溢出 | 第10-13页 |
0.2.2 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0.2.3 模型设计进展 | 第15-16页 |
0.2.3 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 | 第16-17页 |
0.2.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7-18页 |
0.3 文章框架 | 第18页 |
0.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1 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实现机制 | 第20-26页 |
1.1 OFDI逆向技术溢出理论 | 第20-21页 |
1.2 OFDI的动机和方式 | 第21-22页 |
1.3 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 | 第22-26页 |
1.3.1 企业层面 | 第22-23页 |
1.3.2 产业和国家层面 | 第23-24页 |
1.3.3 逆向技术溢出层面区别 | 第24-26页 |
2 中国OFDI与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 | 第26-33页 |
2.1 中国OFDI现状 | 第26-30页 |
2.1.1 OFDI的规模分析 | 第26-27页 |
2.1.2 OFDI地区分布 | 第27-28页 |
2.1.3 OFDI行业分析 | 第28-30页 |
2.2 制造业技术创新 | 第30-33页 |
2.2.1 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 | 第30-31页 |
2.2.2 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 | 第31-33页 |
3 实证分析 | 第33-39页 |
3.1 模型选择 | 第33-35页 |
3.1.1 技术溢出经典模型:L-P和B-K模型 | 第33-34页 |
3.1.2 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5-39页 |
3.2.1 全要素生产率TFP | 第35-37页 |
3.2.2 制造业研发资本存量S~d | 第37页 |
3.2.3 国外R&D资本存量S~(ofdi) | 第37-38页 |
3.2.4 R&D人员投入H | 第38-39页 |
4 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6页 |
4.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9-40页 |
4.2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40-41页 |
4.3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 第41页 |
4.4 面板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41-46页 |
4.4.1 OFDI对我国制造业TFP的影响 | 第41-43页 |
4.4.2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果的地区差异性 | 第43-46页 |
5 结论 | 第46-49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2 相关建议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