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论文主要贡献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氮氧化物的来源和危害 | 第12页 |
1.1.2 我国NO_x的排放现状、特征以及排放标准 | 第12-14页 |
1.1.3 氮氧化物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 SCR脱硝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SCR脱硝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1.2.2 SCR脱硝基本工艺 | 第16-17页 |
1.2.3 中高温NH_3-SCR脱硝催化剂 | 第17-20页 |
1.2.4 低温NH_3-SCR脱硝催化剂 | 第20-22页 |
1.3 铈基NH_3-SCR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3.1 CeO_2作为活性组分研究 | 第23-24页 |
1.3.2 CeO_2作为助剂研究 | 第24-25页 |
1.3.3 CeO_2作为载体研究 | 第25-26页 |
1.4 制备方法对NH_3-SCR催化剂的影响 | 第26-27页 |
1.5 NH_3-SCR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 第27-31页 |
1.6 论文选题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31-33页 |
1.6.1 论文选题意义 | 第31-32页 |
1.6.2 论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第二章 制备方法对MoO_3-CeO_2催化剂的结构及其NH_3-SCR性能的影响 | 第39-59页 |
2.1 前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2.2.1 催化剂制备 | 第40页 |
2.2.2 催化剂表征 | 第40-42页 |
2.2.3 NH_3-SCR催化性能评价 | 第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5页 |
2.3.1 织构性质的表征(XRD,BET,Raman) | 第42-44页 |
2.3.2 催化性能结果测试 | 第44-46页 |
2.3.3 表面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2.3.4 氧化还原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2.3.5 NH_3-TPD和原位NH_3吸附红外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2.3.6 NO_x-TPD和原位NO_x吸附红外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2.3.7 催化剂表面瞬态反应DRIFTS研究 | 第52-55页 |
2.4 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第三章 超低含量CuO改性TiO_2/CeO_2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研究 | 第59-80页 |
3.1 引言 | 第59-6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3.2.1 催化剂制备 | 第60页 |
3.2.2 催化剂表征 | 第60-62页 |
3.2.3 NH_3-SCR催化性能评价 | 第6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6页 |
3.3.1 催化性能测试结果 | 第62-64页 |
3.3.2 NO氧化和NH_3氧化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3.3.3 催化剂织构性质(XRD,BET and Raman) | 第65-67页 |
3.3.4 EPR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3.3.5 H_2-TPR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3.3.6 NH_3-TPD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3.3.7 催化剂的表面元素分析 | 第70-71页 |
3.3.8 催化剂的表面吸附性能(in situ DRIFT adsorption) | 第71-76页 |
3.4 小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第四章 MnO_x/CeO_2纳米球催化剂的合成及其NH_3-SCR性能研究 | 第80-97页 |
4.1 前言 | 第80-8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1-83页 |
4.2.1 催化剂制备 | 第81页 |
4.2.2 催化剂表征 | 第81-83页 |
4.2.3 NH_3-SCR催化性能评价 | 第8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4页 |
4.3.1 催化性能结果测试 | 第83-84页 |
4.3.2 形貌与结构表征(TEM,XRD和BET) | 第84-86页 |
4.3.3 表面结构分析 | 第86-89页 |
4.3.4 H_2-TPR结果分析 | 第89页 |
4.3.5 NO氧化结果分析 | 第89-90页 |
4.3.6 NH_3/NO_x-TPD结果分析 | 第90-91页 |
4.3.7 催化剂的表面吸附性能(in situ DRIFT adsorption) | 第91-94页 |
4.4 小结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97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97-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94 | 第99-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