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湖陆风的观测研究和数值模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湖陆风环流特征 | 第9-10页 |
1.2.2 湖效应对天气的影响 | 第10-12页 |
1.2.2.1 对降水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2.2 对台风的影响 | 第11页 |
1.2.2.3 对局地环流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3 湖-气耦合模式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鄱阳湖湖陆风活动的统计特征 | 第15-23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资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2.3 统计结果 | 第16-22页 |
2.3.1 湖陆风概况 | 第16-17页 |
2.3.2 时间变化 | 第17-18页 |
2.3.3 起止时间 | 第18-20页 |
2.3.4 湖陆热力差异特征 | 第20-21页 |
2.3.5 单站要素变化特征 | 第21-22页 |
2.4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鄱阳湖湖陆风个例的观测分析 | 第23-31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观测分析 | 第23-29页 |
3.2.1 环境背景场 | 第23-24页 |
3.2.2 近地面单站风场变化特征 | 第24-26页 |
3.2.3 地面热力差异特征 | 第26-28页 |
3.2.4 单站要素变化 | 第28-29页 |
3.3 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鄱阳湖湖陆风结构的数值模拟 | 第31-43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WRFV3.6.1 及湖模式 | 第31-33页 |
4.2.1 主要模块和功能 | 第31-32页 |
4.2.2 湖模式 | 第32-33页 |
4.3 模拟方案、资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4.4 模拟结果检验 | 第34-37页 |
4.4.1 环流形势、地面温度和湖温 | 第34-35页 |
4.4.2 湖陆环流的产生条件 | 第35-37页 |
4.5 湖-陆局地环流特征 | 第37-41页 |
4.5.1 近地表风场特征 | 第37页 |
4.5.2 垂直环流特征 | 第37-39页 |
4.5.3 湖陆风转换特征 | 第39页 |
4.5.4 湖区动热力演变 | 第39-40页 |
4.5.5 湖陆差异特征 | 第40-41页 |
4.6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鄱阳湖湖陆风发生的敏感性试验 | 第43-49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敏感性试验设计 | 第43-44页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5.3.1 湖陆风形成条件的对比 | 第44-46页 |
5.3.2 局地环流特征对比 | 第46-48页 |
5.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3页 |
6.1 引言 | 第49页 |
6.2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6.2.1 鄱阳湖湖陆风活动规律 | 第49页 |
6.2.2 鄱阳湖湖陆风的观测特征 | 第49-50页 |
6.2.3 鄱阳湖湖陆风环流的三维结构 | 第50页 |
6.2.4 鄱阳湖水体对湖陆风的影响 | 第50页 |
6.3 论文创新点 | 第50页 |
6.4 讨论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