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草原土壤学论文

内蒙古草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矿化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6-42页
    1.1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第18-26页
        1.1.1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第18-19页
        1.1.2 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第19-23页
        1.1.3 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及管理第23-26页
    1.2 我国典型草原的利用管理第26-30页
        1.2.1 放牧第26-27页
        1.2.2 割草第27-29页
        1.2.3 围封第29-30页
    1.3 影响草地土壤C、N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第30-32页
        1.3.1 温度第30-31页
        1.3.2 水分第31-32页
    1.4 土壤有机质组分第32-35页
        1.4.1 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第33-34页
        1.4.2 土壤有机质组分特征第34-35页
    1.5 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第35-39页
        1.5.1 利用方式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36-37页
        1.5.2 植被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37-38页
        1.5.3 环境因子对草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38-39页
    1.6 草原土壤有机质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40-41页
    1.8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1-42页
2 割草对土壤有机质矿化及其组分、结构和微生物群落影响第42-96页
    2.1 不同割草频率对土壤有机质矿化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42-63页
        2.1.1 引言第42-43页
        2.1.2 材料与方法第43-50页
        2.1.3 结果与分析第50-61页
        2.1.4 讨论第61-63页
        2.1.5 结论第63页
    2.2 不同割草频率对土壤有机质组分和化学结构的影响第63-86页
        2.2.1 引言第63-65页
        2.2.2 材料与方法第65-71页
        2.2.3 结果与分析第71-81页
        2.2.4 讨论第81-85页
        2.2.5 结论第85-86页
    2.3 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割草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第86-95页
        2.3.1 引言第86-88页
        2.3.2 材料与方法第88-89页
        2.3.3 结果与分析第89-93页
        2.3.4 讨论第93-94页
        2.3.5 结论第94-95页
    2.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3 内蒙古草原土壤有机质矿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变化第96-112页
    3.1 不同割草处理下土壤有机氮净矿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变化第96-103页
        3.1.1 引言第96-97页
        3.1.2 材料与方法第97-98页
        3.1.3 结果与分析第98-101页
        3.1.4 讨论第101-103页
        3.1.5 结论第103页
    3.2 不同围封年限下土壤有机氮净矿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变化第103-111页
        3.2.1 引言第103-104页
        3.2.2 材料与方法第104-106页
        3.2.3 结果与分析第106-109页
        3.2.4 讨论第109-111页
        3.2.5 结论第111页
    3.3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4 草原土壤有机质矿化中有机官能团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第112-125页
    4.1 引言第112-11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113-114页
        4.2.1 样点选择第113页
        4.2.2 细菌16S rRNA基因商通量测序第113-114页
        4.2.3 数据处理第11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114-122页
        4.3.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有机氮净矿化速率第114-115页
        4.3.2 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和有机官能团组成第115-116页
        4.3.3 土壤微生物量和细菌、真菌群落丰度及其结构组成第116-119页
        4.3.4 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有机官能团之间的关系第119-122页
    4.4 讨论第122-123页
    4.5 结论第123-125页
5 温度和水分对内蒙古草原土壤有机质矿化及微生物群落影响第125-139页
    5.1 引言第125-12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127-131页
        5.2.1 供试土壤第127-128页
        5.2.2 试验设计第128-130页
        5.2.3 数据分析第130-13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131-136页
        5.3.1 模拟季节温度和降雨的冻融和干湿交替下土壤无机氮第131-132页
        5.3.2 模拟季节温度和降雨的冻融和干湿交替下土壤有机官能团第132-135页
        5.3.3 模拟季节温度和降雨的冻融和干湿交替下土壤微生物特征第135-136页
    5.4 讨论第136-138页
    5.5 结论第138-139页
6 综合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第139-143页
    6.1 综合结论第139-142页
        6.1.1 适度割草可通过增加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提高草原土壤有机质周转和稳定性,而过度割草则不然第139-140页
        6.1.2 适度年限围封后草原应该加以利用更有利于草地资源高效化第140页
        6.1.3 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与土壤有机官能团之间关系密切第140-141页
        6.1.4 季节水温变化改变了内蒙古草原土壤R_m及有机质结构和微生物群落丰度第141-142页
    6.2 创新点第142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76页
致谢第176-179页
作者简介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你永远不明白”—论《终结的感觉》中托尼形象的双重建构
下一篇:《太平广记》方士类文献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