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功能手性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2页
    1.1 引言第9页
    1.2 手性共轭高分子的合成机理第9-12页
        1.2.1 Sonogashira耦合反应的机理第10页
        1.2.2 Suzuki耦合反应第10-11页
        1.2.3 Heck耦合反应第11-12页
    1.3 荧光传感器机理及其设计思路能量传递方式第12-15页
        1.3.1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第12-13页
        1.3.2 光致电子转移(PET)第13-14页
        1.3.3 单体-激基缔合物形成(MEF)第14-15页
        1.3.4 手性荧光分子识别的设计原则第15页
    1.4 手性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15-22页
        1.4.1 基于手性联萘结构的小分子荧光传感器在分子识别中的应用第15-18页
        1.4.2 高分子荧光传感器在手性分子识别中的应用第18-22页
    1.5 圆偏振发光的介绍及基本原理第22页
    1.6 圆偏振发光的研究进展第22-26页
        1.6.1 侧链手性高分子第24-25页
        1.6.2 手性底物诱导高分子第25-26页
    1.7 本论文主要工作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2页
第二章 基于BINAM的手性高分子的合成及其手性识别和离子识别研究第32-52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实验部分第33-36页
        2.2.1 试剂与仪器实验部分第33-34页
        2.2.2 基于BINAM的手性高分子P1,P2的合成路线第34-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47页
        2.3.1 高分子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36-37页
        2.3.2 手性高分子P1的荧光离子识别现象第37-40页
        2.3.3 手性高分子P1对手性异构体的选择性识别研究第40-47页
    2.4 小结第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第三章 基于1,2-DACH的含锌配合物高分子的合成及其CPL研究第52-68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实验部分第53-59页
        3.2.1 试剂与仪器实验部分第53-55页
        3.2.2 模板化合物,手性高分子R/S-P-1和R/S-P-2的合成第55-5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9-64页
        3.3.1 手性高分子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59页
        3.3.2 手性高分子的紫外/荧光光谱性质研究第59-61页
        3.3.3 手性高分子的圆二色谱(CD)性质研究第61-63页
        3.3.4 手性高分子的圆偏振发光(CPL)性质研究第63-64页
    3.4 小结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全文总结第68-70页
发表的文章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第72-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质谱离子化技术和谱图解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药物共晶和生物传感器的太赫兹光谱研究